夏文王奇道“你知道?”
“不知道!”
“那你說個得兒啊~~~!”
夏文王氣的鼻子都歪了,這家夥一驚一乍的,不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好嗎?
曲修文嘿嘿一笑“大王,雖然不知道這丹藥,可我知道雪參和玉蟾皆是大補之物,對身體能起到非常好的保養效果。”
夏文王拿著溫潤如玉丹藥瓶,麵色有些複雜,內心卻一暖。
可臉色卻愈加陰冷起來,最是無情帝王家,當一個好的大王,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婦人之仁。
哪怕對待自己這個親生父親也不能,看來是時候要敲打一下自己的兒子了。
可如何敲打也成了一個問題,兒子已經不再是那個人人拿捏,空有蠻力的兒子。
此時的他位高權重,領地廣闊,麾下武將如雲,謀士如雨。
手握三十萬大軍,又有學宮聚集天下人才,還有像談天衍,荀卿這樣的半聖支持,要是隨意敲打,那是會出大事的。
這種欣慰加上想要指導兒子,卻不知道從哪裡指導的複雜心思,讓夏文王有些難受。
樂浪郡。
隨著奴隸數量的增加,楊乾讓史元基每增加一萬人就要做出相應的糧草預算。
征戰了近一年的時間,楊乾的糧草微微有些見底,本來是沒問題的。
還是所有事情都夾雜一起,修造運河,修造軌道直道都需要耗費大量糧草。
加上征戰,每天都有數十輛輜重車從雲通郡運出,要不是現在高句麗和三韓有糧食,那每天出入的輜重車至少就有數百輛。
楊乾也製定了兩條規則。
第一:從今年開始,在十月份之前要上報第二年的財政預算。
第二:糧食,軍用食物,需要指定一個或幾個警戒線,每次到了提醒下自己,免得將來沒人說,就麻煩了。
這些規定是針對雲通的,不過當楊乾注意到遼東五郡的時候,有些不舒服了。
夏國駐軍以及官員都非常有乾勁,高句麗中的中原人也漸漸被調動起積極性。
隻有那些扶餘人,還在在那兩天打漁,三天曬網,要有多喪就有多喪。
看到如此情況,楊乾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什麼叫融合,那幾乎是文化,政治體係,民生都要完全嵌合,如果沒有一個扶餘人官員,那對未來的民生絕對是不利的。
思考再三後,楊乾覺得,郡級行政單位,可以有兩三個名額給高句麗的中原人以及扶餘人,有了比較就有了動力。
要是扶餘人被比下去,那臉還往哪裡擱啊。
至於縣級行政單位,就會擴大一些,但也不會開放太多名額。
再下一些就需要各方協調,基層工作永遠是最難的,而且需要當地人的配合,楊乾給的指示很簡單,拉攏當地的族長或者是德高望重之輩。
有這些人幫忙,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這些政策下來後,遼東五郡爆發出強烈的生機,大量的官員努力工作,大量的士兵紛紛開始加班加點戍守。
很多士兵幾乎連特許的假期也不要了。
一些高句麗士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前的末客都是士大夫家族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貴族製度。
哪怕有平民,也多少跟一些家族有牽扯,比如娶了對方的庶女之類的。
可現在武安君怎麼宣布的?
隻要有軍功,當將軍不是夢想,甚至那些扶餘人,中原人的百姓都能當末客,甚至是縣級以上的官員。
再次,也能獎賞大量錢財,糧食,甚至還能獎賞生豬,牛羊。
武安君還貼出告示,牲口養的多,郡守府全部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收購。
在楊乾的指導下,分流出一部分奴隸開始接著直道和軌道進行修造。
以前隻是從雲通前往高句麗,全長千餘公裡,現在卻不一樣了。
從直道和軌道的尾端開始修造,連通所有城池,以後可能從高句麗回雲通隻要區區幾天就成。
楊乾還下令望海縣和樂浪郡的船塢全力造船。
這些船裡麵,包括主艦,戰船,糧船,坐船,馬船,還有最新添加的漁船,貨船之類的。
漁船可以賣給當地居民,讓他們外出打魚,隻是高句麗的漁民沒什麼錢,都是一群窮逼。
楊乾也給了指示,可以無息貸款,慢慢還。
至於貨船,其實就是一種多功能的船,基本是人貨兩用。
沒有什麼人的時候運貨,有人的時候載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交流多了之後,可能會有一個高潮,畢竟走水路要近很多,成本也要便宜。
從目前的科技上來看,走水路顯然要舒服很多,至少有床,鋪蓋之類的東西。
可走陸路就麻煩多了,走直道吧,那就需要你有強大的經濟能力。
如果走軌道吧,那每三十裡路就要停頓下,晚上有可能還不走,需要住一晚,在驛站裡麵住一晚,不得給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