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沒有辦法控製氣候,不過至少可以控製一半,雲通郡隨著大運河的開通,水源已然不愁,哪裡需要水,就從哪裡開辟水渠,難點在於地麵的高低,不過這個對於墨家精通水利的人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第二:改進的種植技術。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民們掌握了最新的種植技術,比如改善土壤、使用更有效的肥料等,使得農作物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
第二點的要求,楊乾也同樣沒有做全,比如土地育肥技術,楊乾現在已經幾乎到達了在不使用化肥情況下的極點,土地肥的都能流出油來,特彆是一些黑土地,至於遼東郡可能還要稍稍再慢一些。
優化基因的話,楊乾就有點頭疼了,現在可沒有轉基因技術,不過聽說農家按照自己的思路篩選種子,自然界中總有一些種子比較強壯,強壯的和強壯的繁殖,資金的話儘量每個季度播發一些。
不得不說,農家要的錢財,真心不多,頂多就是自己一兩個月的飯錢,便宜的很,雜交的話就不用想了,彆說古人,自己都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第三:農藥技術。高效的農藥能夠有效地殺滅害蟲,大大提升了農作物的豐收率,使得糧食產量有了顯著提高。
現在可沒有殺蟲劑,但可以物理殺蟲,儘量放養一些雞鴨鵝,這些家禽特彆喜歡吃蟲子,可能對於高一些的植物沒有辦法,至於高一些的植物就交給自然界中的鳥類,雖然會損失一些作物,總體來說還是劃算的。
第四:農機技術,農業機械化可以大大提高收獲效率,大大減少勞動強度,提高糧食產量。
最後一點,也是楊乾最引以為豪的,那就是半機械化,莊子裡麵的很多收割種植,已經全部用上機械,以牛為動力,用機關帶動齒輪進行,甚至一些機械主體都是金屬構造。
一頭牛不夠,就兩頭牛,兩頭牛不夠就四頭牛,一些大型機械,比如十來米寬的半自動收割機,就會安排四頭牛。
那動力,絕對能完爆十幾甚至幾十個勞動力,後麵有馬車跟著,收割上來的糧食會被直接送入馬車裡麵,滿了就回去存放,周而複始。
現在一台不大的機械,可以代替至少十幾個人的勞動量,比如一個人可以種植五畝地,現在用了半自動化機械,一個人一頭牛一台機械可能就能搞定75畝地,當然這隻是打比方。
具體的話,會有一些差距,畢竟作物不同,比如玉米,隻需要將玉米粒塞入土地裡麵就可以,簡單的哪怕是隻猴子都能乾。
可稻子就不行了,得先育苗,然後用稻苗移栽到土地裡麵,比較複雜。
至於土豆,那又不同了,切成需要的塊狀,種植下去。
理論上,隻要持續不斷的開發,就能以三十萬人,搞定22,500,000畝,頃地。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畢竟也要看牛夠不夠,複雜的農作物也會更加消耗時間。
不過,現在還沒達到最大耕地麵積,不光自己的耕地很多,全郡的地更加不得了,如果算上其餘三郡,嘖嘖嘖,那糧食直接能爆倉了。
可惜的是,距離很多王朝的巔峰差距還是有些大的,畢竟也不可能讓三十萬不到的人全部去種地吧。
種植藥材,養豬,開墾荒地,平整土地,接引倒水,沒有那麼簡單。
還有很多耕地是種植玉米,苜蓿之類的東西,畢竟豬的食量可不少,彆以為現在農耕麵積多了,糧食就多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一頭豬一天吃的不比人少,楊乾現在還沒攻克豬飼料,如果能仿出豬飼料,那豬的生長還能再進一步,增肉率也會更加高。
現代社會一頭普通的豬出欄也就半年時間,可楊乾根本就弄不到那種大白豬,現在養的也是黑豬為主,一頭豬至少也要十個月到一年,如果能讓豬加快一兩個月出欄,那對楊乾來說,利潤實在太大太大。
還有一些人會被打發去種芸薹,用以榨油,要知道雲通郡已經離不開油,特彆是薯條那是大人和小孩的最愛,價格不貴,撒上一點調味料和鹽之後,絕對美味。
最關鍵的是,對於一些窮苦的人來說,非常頂餓,隨著其餘四郡的普及,楊乾知道,自己的農耕畝數跟一些強盛王朝比都沒的比。
但肉豬的出欄頭數,絕對能排的上號,雖然跟整個大一統王朝還有差距,但也已經很厲害了。
曆史悠久的中華飲食文化,離不開一個重要角色,我們的二師兄:豬。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豬在國人心目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
豬,既是“五畜”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連“家”字
逐鹿從戰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