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治理淵河(2 / 2)

花繞淩風台 蝦米不會遊 7641 字 10個月前

就在這時,縹無帶著幾個人匆匆的趕了過來,看服飾應是此處的官員,縹無看上去憔悴了不少,看來這幾天沒少操心。

看到蕭惜惟後,縹無等人立即跪下行禮:“陛下聖駕到此,微臣等有失遠迎,望陛下恕罪!”

蕭惜惟伸手將縹無扶了起來,說道:“眾卿平身。”

淩汐池顧不得和他們見什麼禮了,一步衝到了縹無的麵前,急問道:“侯爺,現在情況怎麼樣了?”

縹無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蕭惜惟,說道:“陛下,請先移駕山中帳篷,待微臣細報!”

一路尾隨著縹無等人到了山頂的帳篷,帳篷是搭在明淵城後的鹿山半山腰,因為明淵城被洪水衝毀,已經住不得人了,故將所有明淵的百姓暫時移到了半山腰居住。

沿著一條尚還平坦的大道上了鹿山,山腰上支起了無數簡易的帳篷,裡麵安置的正是此次洪災中流離失所的百姓。

無數的百姓呆滯的坐在帳篷口,幾乎所有人都眼神空洞的望著天,裡麵有頓失所有的惶恐無奈,也有不知未來在何處的茫然無措。

跟著縹無走進了最中央的一頂大帳篷內,蕭惜惟自最上方的位置坐下,淩汐池默不作聲的坐在了他身後的位置上,見一旁放著一幅雲風州的地貌圖,好奇的拿到手上看了起來。

待到縹無也入座了,蕭惜惟目光如炬的掃視了一眼帳篷內跟著坐下的幾名如坐針氈一般的官員。

帳篷內的氣氛一時緊張到了極點,隨著他久久不發一言,那幾名官員甚至連大氣也不敢出一下。

良久,蕭惜惟低沉的聲音才響起:“陳州牧,此次雲風州洪澇,共造成多少損失,死傷多少,你先給孤報一下!”

陳柏雲,雲風州的州牧,統管著整個雲風州,明淵城被雲隱攻下之後,暫時並入了雲風州中,也屬於他的管轄地。

陳柏雲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結結巴巴道:“啟稟陛下……因……因洪水未退,城中百姓需要……需要遷徙上山,具體數據現在……還不能統計出來……”

“呯!”蕭惜惟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桌上的茶杯隨著他的動作摔到了地上,陳柏雲一見,立即跪在地上,不停的磕著頭:“微臣該死,微臣該死……”

蕭惜惟冷冷的掃了他一眼:“是該死!明淵地區總共六萬四千戶,三十三萬六千餘人,良田六十三萬餘頃,你難道連最基本的數數也不會嗎?百姓上山之時,你有沒有清點人數。”

陳柏雲全身如篩糠般抖動著,冷汗已布滿了他的額頭,他不停的磕著頭,口中更是一刻不停的道:“微臣該死,陛下恕罪!”

蕭惜惟不耐的一揮手,立時有人上來將陳柏雲拉了下去,他目光森寒的掃了一眼一直坐在陳柏雲旁邊的一位應是他的助理的官員,說道:“孤給你一個時辰的時間,孤要知道具體情況,若不能完成,提頭來見!”

那位官員應了一聲,隻恨不得爹娘再給自己生一雙腳一般,飛快的退了下去,蕭惜惟哼了一聲,將目光落在了縹無的身上:“愛卿,新月、銀石、南風幾處現在的疫情如何?”

縹無站起了身,說道:“啟稟陛下,這種疫症臣等聞所未聞,現齊太醫、名太醫、申太醫三位太醫已經去了三處疫區,情況不太樂觀,不止疫情控製不住,染上瘟疫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微臣等人也是束手無策,請陛下責罰!”

蕭惜惟的眉頭緊了緊,揮了揮手:“罷了,此乃千古奇症,一時無良方也是情有可原,孤豈會是非不分,怪責於你,還望愛卿辛苦一些,儘量早日解除百姓的病痛。”

說完以後,他又將目光落在縹無下方的一名官員身上:“厲尚書,現如今當務之急是明淵的重建工作,讓百姓安定下來,孤讓你一同前來,是想知道有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方法可以讓此地以後少受洪澇之災。”

工部尚書厲若山慢條斯理的站了起來,從容不迫道:“此次洪澇的因由乃是在於這一次的暴雨是五十年來極為罕見的暴雨,造成淵河水位上漲,原本的河堤無法阻擋這樣的水量,導致河水蔓延成災,經過微臣這幾天對淵河的查探,”厲若山邊說邊看向了淩汐池手中的地圖,她連忙起身將地圖遞給了他。

厲若山將地圖在蕭惜惟等人麵前展開,指著地圖上麵的明淵城繼續道:“明淵城臨河,位置較下沉,依臣愚見,這樣的雨水並不常見,隻需加築河堤,將原本的河堤再築高幾分即可,日後自然可以擋住洪水的侵襲。”

蕭惜惟蹙起了眉頭,顯然對他的答案並不滿意。

這時,隻聽一個清靈的聲音響了起來:“我覺得不可。”

說話的正是淩汐池,見她開口,所有人都將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

淩汐池走上前來,指著地圖說道:“我聽陛下說,不隻是明淵,臨近淵河的幾城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洪澇,因為此地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地勢較為傾斜,從地勢上看,淵河是一條懸河,每到梅雨季節時都會發洪水,隻是都不如這次嚴重罷了,可這些年來因為洪澇產生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若是日後發生了比這次還要大的洪澇呢,是不是每一次發洪水便隻需要修築河堤就行了?”

蕭惜惟看著她,問道:“你有什麼好的主意?”

淩汐池伸手指著地圖上的幾個方位,說道:“自古以來,治水之要在於疏而不在於堵,在我長大的地方,也有這樣一條河,在很久以前也跟淵河的情況很相似,不過有一個很有智慧的能人想了一個辦法,他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和水勢,將河邊的一座山鑿開了一個缺口,又在江中心修築了一個分水工程,將原本的河水一分為二,其中一條仍是正流,用於排洪,另一條則是人工引水渠道,卻是用於灌溉,將河水由那個缺口引入周圍的平原中,這樣一來既避免了水勢洶湧貽害百姓,同時還變害為利,引水灌田。”

厲若山哼了一聲,說道:“說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

淩汐池執起筆在地圖上畫了幾處,指著地圖上的鹿山說道:“我看了此山的環境,若是能開鑿出一條分流從這裡將淵河的水導向鹿山後的亡鳥峽,此峽深不可測,無人居住,地勢荒涼,可當成現成的河道,況且由此峽流出,沿途經瀧日南陽,心淮等城,可直接彙入楚天江,此舉不但可以一勞永逸,使明淵百姓日後免於洪水肆虐之苦,更可沿途灌溉這些地方的莊稼,也實為一勞多得。”

蕭惜惟緊蹙的眉頭微微舒展了一些,說道:“說下去。”

淩汐池還待開口說話,厲若山便斷然反駁道:“陛下,依臣愚見,此乃萬萬不可之事,若是由此引水,那瀧日的南陽,心淮一帶可是水源貧瘠之地,如此作為,豈非我國出錢出力,卻反倒便宜了瀧日國,若是將淵河的水引到那裡,那裡地廣,便會使那兩處穀物難長的地方變成萬頃良田,這豈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