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王殿下一定要小心,相信太子不會如此善罷甘休的。”作為天江總督的宋成舟,那是大康的封疆大吏,政治眼光毋庸置疑。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關鍵時刻,太子寧慶掌控著至關重要的力量,這個時候無論有任何變化,都極有可能導致寧凡這邊的一敗塗地。
這個時候,作為六皇子陣營裡的鐵杆人物,宋成舟仿佛一夜間老了好幾歲,因為這些日子他都沒日沒夜地聯絡各方人情關係。
整日整日的操勞,使得他看起來比真正的年齡要蒼老了,很多眼神裡的疲憊幾乎掩飾不住。
從京都發來的信件如同雪片一樣,有內閣發來了,也有各地官員的互通消息的,總之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一場巨變,所有人都在考慮將來自己該怎麼站隊。
明眼人已經看出,六皇子殿下和太子之間爭奪天下的這場戰爭已經拉開了序幕,所等待的,隻不過是京城的那位咽氣兒罷了,隻要一口氣咽下去,這場奪嫡之爭馬上就會進入白熱化。
所有人都在站隊,所有人都在考慮自己未來的方向正所謂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時候如果隻堅決地站對了隊伍,那麼勝過將來奮鬥十年二十年。
京郊的三大農莊此時已經成了寧凡龍鱗軍秘密駐紮的地方,龍鱗軍已經分批次潛移默化悄悄地潛入了京都附近,並且已經開始在京都布防了。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容不得寧,凡有半點心慈手軟。這個時候倘若要考慮什麼生靈塗炭,流血犧牲此類無稽之談,那他真的就是可笑了。
太子雖然昏庸剛愎自用,沒什麼大本事,但是太子擁有著正統的名分,而且世家大族的門閥都在朝著太子靠攏,同樣太子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令寧凡感覺到欣慰的是,羽林軍中已經被月影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到時候一舉攻破京都,懸念不大。
正在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的時候,突然間一個新的變故,讓寧凡驚出了一身冷汗。
遠在西北邊防的四十萬大軍,竟然被太子硬生生的抽掉了二十萬,另外各大門閥出錢出力,重新將北大營的二十萬兵馬擴充到了三十萬,這一下子太子的手中就有了五十萬王牌大軍。
再看看自己手中少得可憐的五萬兵馬,寧凡幾乎要絕望了。
彆看太子現在名譽掃地,彆看太子昏庸無能,但是太子就占儘了先機,因為他本身先天就有著正統的名分。
再加上寧凡在江州的改革,使得各大名門法對於寧凡那是十分的警惕,生怕寧凡躲到了天下,反過來將屠刀對準了他們這些世家門閥。
事實上這些能夠傳承上百年的世家門閥可不傻,他們能夠存續到現在擁有著獨特的智慧,他們從寧凡的一舉一動所言所行就判斷出,如果讓寧凡奪得了天下,將來對於世家門閥來說,必然是滅頂之災。
雖然寧凡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口碑和聲望很高,但是士大夫階層裡卻普遍對寧凡抱有警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穩定壓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