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怎麼可能呢?”
唐大虎一臉的震驚,就連旁邊的文思明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一直沒有說話的祝青山主動站出來說道:“這件事情原本或許不可能,但是現在卻也真有可能變成現實,原本的書隻能用在宣布上,所以一本書很是珍貴,一本書要傳三代甚至十代。但是現在陛下發明了新的造紙術,使得造紙的價格大大的下降,各種書籍的價格也十倍百倍的往下降,普通老百姓花上幾文錢也能買一本書。”
“如果讓普通百姓的認知階段隻停留在讀書識字的階層的話,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可能的。”
祝青山和其他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他是旗幟鮮明的支持寧凡,並不是拍馬屁,而是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他的這番話讓寧凡頻頻側目,對朱青山那就十分的滿意,因為祝青山的幾句話完全說進了林凡的心坎兒裡。
“大家記住,世上無難事,隻要看攀登,再高的山,再遠的路也需要用人的腳步去丈量,的人力勝天這句話放在什麼地方都不為錯。”
寧凡的一句話,金句頻出,讓周圍的複興社的學子們一個個都振奮不已。
複星社創立如今已經接近半年的時間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裡,很多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學子依托複興社,開始了聲名鵲起。
其實複興社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咬文嚼字的社團,他創立之初的目的就帶上了政治烙印,帶上了寧凡對於未來的期盼。
其實能不能進入寧凡的法眼,隻需要寧凡拋出幾個問題,讓這些人來回答,而寧凡則是在一旁默默的觀看。
經過一下午的篩選和觀看,寧凡的心中已經敲定了六個人物,這六個年輕的青年才俊,在明天的朝堂上將會被寧凡第一次給推出來。
當然他們隻是第一批而已,接下來還有第二批第三批這些人,全部將會被凝粉派到江南七省擔任知府。
“大虎,複興社現在總共有多少人?”
寧凡現在總體的感受就是複興社的核心社員素質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這些人無論對於時局的看法,還是對於新思想的接受程度,都遠遠超過了寧凡的預料。
更加令寧凡驚訝的是,這些人之中竟然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西山書院,西山書院的畢業生他們加入複興社,並且很快就成了核心社員。
原本在京都發行的大公報上,經常會刊登複興社的一些文章,但是現在複興社已經獨立創造了新的報紙,有了自己的報社,名為複興報,每日都會針砭時弊,提出一些對時局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陛下,年輕人的確會缺乏一些經驗,他是年輕人,有衝勁,有看法,頭腦清醒,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接受過正統的教育,接受過陛下的新思想……”
祝青山近日見到寧凡,好像顯得很高興很興奮,話匣子一打開就再也關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