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周群太過於年輕了,在這些官員們看來比周群資曆老、能力強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不明白寧凡為什麼會選一個名不見經傳,來自草莽間的賤民,當做大康的宰相。
而寧凡已經決定要撤換掉大量的文武百官了,所以對於文武百官的反應,寧凡絲毫沒有放在心上,現在他有了錦衣衛把持朝政,這些官員們說什麼做什麼對於寧凡來說無關緊要。
退朝之後已經換上了一身朱紅色官服的周全,來到了後宮的冬暖閣。
此時的周群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臉上帶著喜氣洋洋的神色,畢竟在短短兩年間,周群從一個平民百姓被寧凡一手提拔成了大康的宰相,這種殊榮千古以來都不曾有過。
“你做宰相有兩把權力一定要把握在手中,第一就是人事權,全國的文武百官今後要想獲得官職都要從你手裡走一遭,三匹以上的官員朕會親自頒布聖旨,三品以下的官員,就由你來斟酌任用。”
“第二就是財政大權,朕要你替朕看好這天下的錢袋子,王天這個人做戶部尚書,真還有些不放心,他商業能力倒是不錯,但是管理天下錢糧能力上還多有不足。”
周群剛一坐下,寧凡就說出了自己的兩點意見。
宰相總理六部有管轄六部的權力,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寧凡有了周群這個左膀右臂,將來在朝堂上將會大大的減輕壓力,很多事情都不必事必躬親了。
“陛下現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科舉之後就是西北,當然陛下在軍事上文韜武略、雄才大略,這些事情本來不需要臣操心,但是臣還是想說一句,西北方麵一定要提防匈奴人。”
周群顯然是把京都這盤棋深思熟慮過了,寧凡讓他扮演什麼角色,他也早已經想好了,思想上和寧凡早已經高度契合,君臣之間的合作早已經心照不宣,心有靈犀了。
“匈奴人暫時不敢作亂,不過也要做好準備。”
寧凡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在西北的叛亂還沒有完全平定之前,西北的匈奴的確是寧凡的一塊心病,而且寧凡大婚在即,要不要召回西北將軍蕭重?這也是寧凡一直舉棋不定的事情。
按道理講,蕭重是自己的老嶽父,女兒大婚蕭重,這位侯爺自然要從邊關返回,但是派誰去接替蕭重,這絕對是一個難題。
蕭重這個人寧凡原本以為蕭重,是鐵杆站在自己身旁支持自己的人,但是後來寧凡地漸漸明白,蕭重這個人他不站任何一邊,他麾下的軍隊也是為了西北防務而生的。
蕭重這個人從來都不參與政治鬥爭,從來都把自己置身於世外,哪怕關於自己女兒這件事情,蕭重都不會插手。
這樣的一位邊防將軍,寧凡自然是一百個放心的。
“對了,你初來乍到,在京都沒什麼家眷,也沒有府邸,這已經幫你物色好了,你看這個位置怎麼樣,朕馬上讓二狗帶你去瞧,其實很早的時間已經就替你物色過了。”
寧凡指著圖畫上的一處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