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下來這些日子,情況對於陳元慶來說就並不是那麼樂觀了。
貼切一點說,可以用疲於奔命這四個字來形容陳元慶的現狀。
十幾萬龍鱗軍在廣闊的戰線上布防,每天需要的糧草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些倭寇偏偏擅長的就是運動戰,遊擊戰,往往趁著龍鱗軍無法到達的時候,這些倭寇在海邊的村莊裡頗為猖獗,他們在海邊實行三光政策,給整個大康的海岸線上的廣大漁民,造成了苦不堪言的傷害。
偏偏十幾萬龍鱗軍卻拿這些海盜們根本沒有辦法,往往等到大軍趕到的時候,這些海盜早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而那些村莊裡則是留下一片慘不忍睹的跡象。
海盜們的狡猾和迅捷,遠遠超過了陳元慶的想象力。
在長達半個月的博弈之中,陳元慶可謂是受儘了苦頭,除了一開始斬殺的接近五千倭寇之外,其餘的幾乎沒有戰果,除了捕獲幾名倭寇的斥候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收獲了。
而遠在京都的寧凡看到這種情況之後,頓時氣得勃然大怒,將奏折撕碎直接扔在了地上。
“陛下,這樣的事情簡直是無解,除非咱們造船到海上去把倭寇的老巢給徹底剿滅,否則的話,咱們根本和這些倭寇耗不起。”
周群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也是長長的歎息了一聲,這些倭寇來去如電,根本不給朝廷軍隊任何喘息的時間,他們就如同穿行在林中的狐狸一樣,狡詐無比。
而龐大的朝廷軍隊則是不堪重負,因為朝廷行軍要帶各種輜重糧草等等,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長此以往下去,恐怕江南剛剛有些起色的經濟就會被拖垮了。
“告訴陳元慶,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既然他無法對倭寇造成有效的傷害,就把龍鱗軍撤回來,同時也把海岸線上的漁民全部撤回來,大不了咱們不打魚了。”
寧凡一拍桌子,氣的臉色漲紅。
他的憤怒不僅僅是對倭寇的痛恨,也有對陳元慶無能的失望。
朝廷給了龍鱗軍極大的便利,劃出了上萬畝的良田供他們屯田,除此之外,糧草也是一分不少,可謂是寵愛有加。
但是這龍鱗軍的戰鬥力卻讓寧凡大大的失望了,不但沒有對倭寇造成有效的傷害,反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陛下,陳橋將軍不是即將回京嗎?不如讓陳橋將軍趕往海上,或許以陳橋將軍的機敏果決,對付那些倭寇倒是綽綽有餘。”
一位大臣出麵向寧凡保舉,讓陳喬去解決江南倭寇的問題。
但是寧凡聽了這個建議之後卻哭笑不得,陳橋剛剛大勝而歸,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難道大康除了陳橋這位將軍之外,就沒有能人了嗎?
更讓寧凡感覺難堪的是,陳元慶正是他一手提拔培養起來的將軍,更是統帥著大康最精銳的龍鱗軍,但是現在陳元慶的表現卻讓寧凡有苦難言。
“算了,江南的事情就這麼擱置著吧。”
寧凡心裡早已經有了計劃,但是現在這個計劃還不能夠說出來。
陳橋馬上就要回到京都了,怎麼去給陳橋一個體麵的封賞大典,才是寧凡應該考慮的事情,畢竟這次陳橋可謂是立下了不世奇功,掃蕩了整個西南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