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大的宮廷裡,寧凡背負著雙手,而陳喬則是坐在椅子上。
這是寧凡給予陳喬的殊榮,其他大臣要麼站著,要麼跪著,隻有陳喬一個人能夠坐著,這就凸顯了陳橋的與眾不同,這也極大的滿足了陳喬的虛榮心。
“陛下,其實臣的功勞微不足道,都是將士們奮勇殺敵的結果,而將士們之所以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顧一切,都是感念陛下的恩情,其實這一切都是陛下的功勞,臣隻不過是代替陛下而已。”
陳喬不敢露出絲毫驕傲的情緒,表現得中規中矩,老老實實,不但讓寧凡滿意,就連那些對於陳橋多有猜疑的大臣,此時也放下了心來。
“你跟朕說說,西北的情況,現在是個怎麼樣?”
西北是一片廣袤的土地,那裡有良田、沃野,甚至比江南還要更加的肥沃!
但是一來各代皇帝對於西北的控製力度都是遠遠不夠的,不但是因為西北民風彪悍,世家豪族林立,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西北靠近於匈奴人。
“目前西北的情況,隻能用淒慘來形容,整個西北的人口短短兩年就銳減了三分之一,青壯年幾乎全軍覆沒,隻剩下一些老幼婦孺而已。”
“今年的春播,有大片的良田荒蕪,要想徹底讓西北恢複到叛亂前的狀態,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而且陛下還必須要派遣一位能力足夠的官員才行。”
說到西北的情況,陳橋倒是當仁不讓,滔滔不絕把西北的情況,事無巨細,講得是十分清楚。
而且陳橋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像那些文官說話遮遮掩掩,生怕擔上什麼責任,陳橋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絲毫沒什麼顧忌,知道什麼就說什麼,這一點倒是讓寧凡十分的欣賞。
西北的情況寧凡了解了,但是西北的情況現在絕對不能夠交到陳橋的手中,畢竟陳橋的西北有著巨大的聲望,如果讓陳橋繼續接手西北的話,那麼很可能會培養出下一代西北王,到時候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會給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煩。
想清楚了問題所在之後,寧凡有些難以決定陳橋的下一步去向。
最佳的結果當然是把陳橋作為猛虎留在京都了,就近監視,這樣才不會給王朝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一旦讓陳橋駐紮在京都,那麼他手下的十幾萬兵怎麼辦,這同樣是一個莫大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寧凡也並沒有糾結多久,第二天上朝,寧凡就正式宣布了對於陳橋的封賞,第一步當然是晉升為大將軍了,一下子從一位小兵變成和蕭重這種老牌將軍平起平坐的存在,陳喬還是很興奮的。
第二步自然是封陳橋的爵位了,爵位是侯爺,這一點從陳橋臉上洋溢著喜悅,就知道他已經很知足了。
寧凡的第三步,就是在京都賜給了陳橋一座偌大的宅院。
而陳喬在聽到這個賞賜之後,臉上的表情沒有露出絲毫的意外,似乎他就預料到朝廷會這麼安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