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近期處於梅雨季節,海上風浪比較大,這個時候出海去剿匪,將會承擔很大的風險。
不過寧凡卻不認可王海的說法,畢竟現如今雖然海上的風浪稍微大那麼一點點,但是這次造的這艘大船,單單排水就要有兩千噸。
這麼大的船在海域上,怎麼可能經受不住一點點風浪的顛簸呢?
這艘船上至少可以帶上三千人的兵力,而且在遠程作戰的情況之下,寧凡還可以向島上投射遠程火力,那個時候朝廷的軍隊就會占據絕對的主動。
“剿匪一事刻不容緩,而且朕已經來到江南將近三個多月了,回到京都也已經提上日程了,在朕回到京都之前必須要把匪患徹底剿滅。”
寧凡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也許是被寧凡不容置疑的語氣給震懾到了。此時此刻的汪海,終於不再打太極了,他認真的看了寧凡一眼,才用一種恭敬的語氣朝著寧凡說道:“咱們這第一艘戰船的排水量還行,就算遇到一點小風浪也無傷大雅,陛下如果要強行出海剿匪的話,倒也不是不行。”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次剿匪,你來做向導。”
寧凡說完就不再開口說話,有的時候語言表達不需要太多,作為一個上位者,寧凡也不喜歡那種喋喋不休的人。
有了這第一艘戰船,在寧凡看來在海上的大康現在已經處於全無敵的狀態了,這麼大的排水量,船堅炮利,而且整個全身都覆蓋著鋼板,就算遇到了小規模的撞擊,也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當然在海上航行,在這個時代遇到的主要危險還是風浪,隻要全身能夠扛住風浪,那麼在海上就如履平地了。
桅杆風帆的原理都是寧凡設計出來的,在船剛剛下海的頭幾天,這艘大船進行了海試,而且還並沒有命名。
“陛下,這艘船下水已經有七天了,按照規矩應該命名了。”
秦英有些激動的看著寧凡說道。
其實這些天秦英的努力,寧凡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了,秦英對於航海知識的學習,那簡直就是如饑似渴,但凡能夠學到航海知識的地方都有秦英,甚至寧凡親眼看到秦英像那些年過半百的老漁民討教在海上駕駛船隻的技術。
“我原本隻是生活在內陸的一個旱鴨子,連遊泳都不會,但是最近我卻學會了遊泳,而且在小規模風浪的情況下,我一點都不膽怯。”
秦英有些自豪地朝著寧凡說道。
“恐怕你這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馳騁在海上的艦隊的艦長吧。”
寧凡半開玩笑地看向了秦英。
“陛下,我發現我太喜歡大海了,茫茫的大海,給人一種茫然無助的感覺,但是我卻感覺到大海就仿佛是我的家,我太喜歡駕駛著大船航行在大海上了,尤其是海風吹動著船隻高速航行的時候,那才是我最快樂的日子。”
秦英高興得就像是一個孩子,不斷地向寧凡訴說著自己對航海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