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西北邊的那個鄰居汨羅人,這些西北的將領也是十分熟悉,汨羅人身處於熱帶,身高體格都要遠遠比西北的這些士兵們要更加的強壯,更何況汨羅人生活在叢林之中,曆來都是驍勇善戰的。
如果不能夠有充足的休息,足夠時間構築工事,依靠強大的戰術戰略和兵器的話,到時候大康恐怕真不是汨羅人的對手。
宋成舟的一番話說出來,幾個將領終於啞口無言了,因為他們從心裡認可宋成舟說得很有道理。
的確至少要提前十天到達秦江口,修築工事以逸待勞,這樣才有勝算,如果急匆匆的趕到秦江口,沒時間休整的話,那麼幾乎是一個必敗的局麵。
“宋大人,咱們也不說停下來休整了,也不用安營紮寨,隻需要給兄弟們半夜的時間,讓他們好好的休息一會兒,我看有一些兄弟都已經堅持不住了,再這樣持續的急行軍,恐怕有人會被活活的累死。”
一位將領並沒有反駁宋成舟的觀點,而是從人們身體的承受程度向宋成舟苦口婆心的勸誡。
“今天後半夜吧,後半夜也許有小雨,咱們急行軍到這個位置,那是一片樹林,到那個地方搭建簡易帳篷,讓兄弟們休息幾個時辰。”
宋成舟也不是頑固不化的臭毛坑石頭,他自然能夠聽得進去眾人的意見,事實上宋成舟也是左右為難。
一方麵想要保證戰鬥力的話,那麼急行軍就是很傷士氣的一種行為,但是另外一方麵,如果為了爭奪秦江口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那麼宋成舟的決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
要想按照當初打造一條大運河的計劃來看,秦江改造幾乎是勢在必行的事情,而如果要在秦江改造出一個支流,勢必會對下遊的汨羅人的利益造成重創,那麼兩國之間的交戰就幾乎不可避免了。
儘管知道大家都很痛苦,都很疲憊,但是宋成舟也沒有辦法,為了這個國家,為了以後的長治久安,他就隻能硬著頭皮讓士兵們急行軍了。
到了後半夜,到達預定地點之後,宋成舟下令讓所有士兵原地休整,而這個時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淡淡的小雨。
在帳篷裡,頭發花白的宋成舟正在昏黃的燈光下寫著奏折。
“也不知道江南的事情怎麼樣了,陛下有沒有回到京都?我必須要把此間的事情儘快報告給陛下。”
宋成舟一邊在奏折上寫下自己要告訴寧凡的話,一邊和身旁的幕僚談論。
不同於其他封疆大吏,宋成舟一方麵在政治手腕上很有建樹,另外一方麵又是一個能吏,是一個會乾事的官員。
而從某些方麵上來說,宋成舟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心理學大師,他可以準確地把控旁人的情緒,比如說皇帝和他之間的關係。
宋成舟有一個習慣,就是定時向皇帝遞交奏折,時不時地彙報自己的動態,事無巨細都會在奏折上體現一兩筆。
和皇帝彙報這些大小的事情有兩個好處,第一就可以向皇帝不斷的靠近,不斷地交心,不容易引起君王的猜疑。
第二個好處,就是時時刻刻和君王保持著最親近的關係。
“如果西北這邊真的要和密鑼開戰的話,那也必須要請示陛下的意見,畢竟咱們大康現在處在關鍵的時刻,如果要在西北和汨羅人開戰的話,就要注意匈奴人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