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處正在京都裡的寧凡,自然不知道,大康的背後還有這樣一個四大家族的反抗聯盟,正在針對自己。
這些日子寧凡最著重去做的事情就是設計大運河,要設計一個大運河,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果單單依靠宋成舟的話,這些問題莫說是五年了,就算十年也未必能夠解決。
這當然不是說宋成都水平不夠,工作不努力,而是因為有很多問題,隔行如隔山宋成舟,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懂得這些問題。
一條大運河貫穿整個西北,而且還有和津南大運河相接,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真是可以稱之為一個曆史性的工程,如果能夠鑿開一條貫穿西北的運河,那麼整個西北這片區域將會被徹底納入大康的版圖。
為什麼寧凡要這麼說,其實在寧凡的心目中,西北那片區域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納入到大康的版圖之中,或者說沒有真正納入大康的版圖。
一直以來,朝廷對於西北的掌控能力都是比較弱的,西北這片區域曆來都是少數民族盤踞的區域,各地的土司各自為政,對於朝廷的政策嗤是嗤之以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如果有了一條貫穿整個西北境內的大運河,無論是運兵還是運輸,其他東西都變得輕鬆了很多,那麼朝廷對於西北的管理就要提上日程了。
整整半個月的時間,寧凡每日都把自己關在勤政殿裡,對著西北的地圖,整日的發呆。
這幅地圖並沒有等高線,也沒有實際的地形地貌,寧凡要全憑自己的記憶和通過查閱一些資料才能夠大致明白西北的地形。
寧凡要做的就是勘察出一個大致的路線,然後把這個路線圖和設計圖給畫出來,拿到西北去,讓那邊的人去將整個運河的圖紙給設計出來。
運河隻要有了設計圖,那麼工人就可以開始挖了,在寧凡最初的設計裡,這條大運河雖然工程浩大,但是寧凡卻隻能最多給半年的時間。
江南現在的工業化程度日新月異,每天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了朝廷巨量資金的支持,江南那邊的情況發展的是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現如今江南七省卻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發展遇到了瓶頸。
這倒不是說江南的工業化發展停滯是遇到了技術瓶頸,而是說江南的工業化程度完全取決於燃料的運輸速度。
煤炭太珍貴了,各種各樣的礦石也太過於珍貴了,但是運輸全靠牛車的話,那麼一來一回就需要數月的時間。
而這些礦產偏偏全部產自於西北,江南連一個礦山都沒有,這些資料全部都要依靠西北的供給,比如說煤炭,比如說各種各樣的藥材,各種各樣的金屬礦石等等。
這些工業化的原料都要依靠人力運輸到江南,然後再被江南的冶煉廠煉製成各種各樣的金屬和其他加工用的材料。
這樣的運輸速度造成了江南各種各樣廠礦原料的極大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