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視察(2 / 2)

韓公廉當即笑道:“陛下聖智,臣略學一二,已覺妙用無窮,可受用終身矣!”

“哈哈!”趙煦開心的笑起來。

他揚了揚手上的冊子,道:“卿不錯!”

科學是離不開政治的。<b

r>

一個不懂政治的科學家,無論如何是走不遠的。

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韓公廉能知道拍馬逢迎,能知道要緊隨趙煦,主動將九章算術和勾股幾何的表達方式,變成趙煦交給宋用臣、沈括等人使用的數字、符號。

讓趙煦深感滿意。

這樣,他就可以少費很多心思了。

於是又對韓公廉道:“朕有意在將來,彙聚天下藏書,將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以為元祐大典。”

“以朕觀之,卿此書可具備入典的資格了。”

這是趙煦時隔數月,再次提及,自己要編一部曠世大典,將天下圖書,編為一典。

毋庸置疑,這是在畫餅。

但士大夫就愛吃這個餅。

蘇頌聽著,就非常雀躍,而韓公廉更是激動不已,當場納頭就拜:“臣愚鈍粗鄙之文,淺顯單薄之見,安敢當陛下如此讚譽?”

但他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他。

沒辦法,人過留聲,雁過留痕。

他這樣的小人物若真能青史留名,不止家族族譜得給另開一頁。

子孫後代祭祀也將絡繹不絕,百年難休。

趙煦微笑著扶起他:“卿給朕介紹一下,如今的渾運儀,已具備的功能吧?”

“諾!”韓公廉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向趙煦介紹起現在的元祐渾運儀的工程進展。

“如陛下所見渾運儀之外觀,今已具備……其高四丈,底座寬兩丈有餘,分為三層,上狹下廣……”

“其上為露台,露台將設渾儀一座,以水力機輪帶動,一晝夜渾儀運轉一圈……渾儀之頂,可自由活動,並依可隨四時觀測天象……”

這就是現代天文台相似的設計了。

觀測台,可以根據不同觀測需求而動。

趙煦聽到這裡,點點頭,這和他上上輩子的元祐渾運儀設計理念相同。

所以,他難免想起了一個事情,問道:“韓卿,渾儀之內所設的觀天之器,卿可想好了?”

韓公廉道:“臣意用是用古法,使天文官坐渾儀內……”

趙煦微笑著道:“或許卿可與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沈卿談談,問問看,沈卿對於凹凸鏡的看法……”

沈括,可是早就發現了,凹凸鏡的奧秘。

還寫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中。

趙煦將他召回後,也特意點醒過他。

於是,沈括在專一製造軍器局裡,專門召集了一批工匠,開始研究怎麼燒玻璃。

借著曹家、劉家、王家,在宋遼貿易的瓷器貿易上的東風。

定窯、汝窯還有鈞窯的技術工藝,都被這些家夥從定州、汝州、均州給挖了過來。

連帶著這三州的大量熟練工匠也一起被挖。

加上,專一製造軍器局內的高爐冶鐵技術,也在發展。

在趙煦的授意下,沈括領導的專一製造軍器局,在今年三月,吞並了徐州的鐵監——這個鐵監,就是元豐八年,發生了礦工暴動,包圍了京東都路轉運司官衙,嚇得吳居厚翻牆跑路的那個鐵監。

因為出了這個事情,所以徐州鐵監被罷廢。

所以沈括領導的專一製造軍器局將之吞並,可謂毫無波瀾。

有了徐州鐵監在手,沈括隨之將之變成了大宋高爐冶煉技術驗證基地。

在當地大興土木,大量建設各種高爐,應用各種技術。

在鈔能力的加持下,專一製造軍器局的耐火磚技術和反射爐技術,不斷發展、成熟。

這一切的一切,加持在一起,玻璃燒製所需要的技術路線,被一個接一個的點亮。

如今,沈括正在汴京城外,研究著玻璃的燒製技術。

趙煦上個月了解了一下,還卡在某種瓶頸,需要技術突破。

可能需要到年底,才能拿出真正的成果。

但不要緊,元祐渾運儀沒有個三五年,是建不好的。

等元祐渾運儀完工的時候,沈括肯定是能拿出適合天文觀測需要的鏡片的。

韓公廉聽著微微一楞。

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沈括……這樣的大人物,是他想見就能見的嗎?

在他身旁的蘇頌連忙給他使了個眼色——沈存中我熟啊!

正好過兩天,在陝州涑水給司馬光寫完神道碑、墓誌銘以及行狀的蘇軾要回京。

而他答應過沈括,等蘇軾回京就擺上一桌,叫他們兩個儘棄前嫌和好如初。

到時候帶上韓公廉,酒桌上幾杯酒下肚,再介紹一下,這事情不就成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