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答道:“奏知陛下,臣奉旨驗證炭球之法。”
“今已試得,炭球以七成石炭,三成黃土較為合適,炭球重半斤上下(宋斤,約350克),故此一稱炭可得炭球約七十至八十個(需要篩炭)。”
趙煦又問道:“一個炭球能燒多久?”
沈括道:“奏知陛下,這要看所用的灶爐了……”
“若是做飯所用之炭灶,不開火時,一灶用炭球三個,當可保一晝不滅……”
“若開火,則大抵一個炭球,可為一家做飯之用。”
“若是取暖,以暖爐為之,則一家之需,一日三個足矣!!”
趙煦在心裡麵悄悄的算了一筆帳。
取一稱炭,製七十個炭球的下限算。
依沈括所言,一家五口,大概一天六個炭球,就可以滿足取暖、做飯之費了(灶台之間的炭球可以轉移)。
這樣算的話,趙煦心中就已經有底了。
這炭球的出廠價,可以定下來了。
於是,他對賈種民道:“街道司,京中馬上就要進入嚴冬,朕深為百姓寒苦憂心。”
“有意將這炭球,平與京中百姓,以解百姓寒苦!”
“這樣,街道司將天馬坊有炭球一事,告知京中大小石炭腳販!”
“炭球以六個一組售賣,每組定價十二文。”
“而彼等京中販賣,以十五文一組為限。”
“為鼓勵石炭腳販,卿告知諸腳販,炭球商稅皆免!”
此時此刻的趙煦,小臉微紅,說的是義正言辭,完全是一副為了百姓著想,為了汴京人民著想的模樣。
就和他在現代直播間裡,見過的那些主播們一樣。
純粹是為了百(家)姓(人)謀福利!
但實際上,他已大賺特賺。
京中石炭一稱售價六十,但石炭腳販在炭場批發,一直都是五十錢左右一稱。
而趙煦如今拿著蜂窩煤,賣給腳販子,卻是六個一組,一組十二文。
一稱石炭,經過加工,最少可以得七十個炭球,也就是十二組,價值一百四十四文,較之過去增殖了接近2.9倍。
而天馬坊這裡的炭球製造工坊,是趙煦指示沈括,學習綾錦院的先進經驗建立起來的。
采用計件工資製度!
每做六個炭球,就給一文工錢,平均每個雇工,如今每天大概可以做一千到一千五百個炭球,也就是每天工錢可以到手一百七十文到兩百五十文。
屬於是汴京勞動力價格的中上水平。
不過,他們得完成從洗煤、篩煤、和泥、製造到晾乾,最後入庫的全部工作,所以實際上並不能每天都拿到這個數。
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炭場包兩餐,每個月發兩斤登州魚乾。
此外還有個隱藏福利——他們算是專一製造軍器局的雇工。
四舍五入,屬於趙煦這個皇帝的雇工。
一般汴京的地痞流氓是不敢招惹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的。
對趙煦來說這點人工成本微不足道。
唯一的投入,也就是需要給這些工人提供原料和生產資料。
但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他的。
像石炭,就堆在這裡。
也就是製造炭球用的鐵模現在很貴很貴!
屬於標準的高科技產品——每一個都是專一製造軍器局內的大匠,精心製造而成。
不要看,這鐵模結構簡單。
但,想要造出來,可不容易!
光是為了讓鐵模成型,就需要用到範鑄法。然後,由匠人細細打磨內壁,使其內壁光滑。
這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
其他組件的製造,也不簡單。
所以,每一個鐵模的造價都很高!
起碼一百七十貫以上!
但也正是因此,這反而可以築起技術壁壘。
於是,在短期內,趙煦得以手握一個壟斷暴利行業!
壟斷鐵模,也就壟斷了炭球。
而炭球的利潤,可比食鹽還要高!
而這取暖、做飯又和鹽一樣是必需品!
尤其是冬天,再窮的人,也離不開廉價的石炭!
而趙煦開發的蜂窩煤技術,無論是經濟性還是持久性、燃燒效率上,都遠超汴京人過去傳統的石炭取暖。
不誇張的說,每年靠著官營炭球,賺上數十萬貫,輕輕鬆鬆。
結束了在天馬坊的視察,趙煦在群臣簇擁下,回到開封府,在這裡聽取了蔡京有關汴京近來的工作彙報,並象征性的決斷了幾個案件——這些案子,自然都是蔡京等人精心挑選出來的。
都是那種可以充分發揮他這個官家,仁厚、愛民以及關愛百姓的特點的案子。
做完這些事情,趙煦就在燕辰的護衛下,乘上禦攆,結束了今天的視察,返回皇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