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難的這一支騎兵,自然也是精兵。
對這一常用戰術,人人滾瓜爛熟,對其技法嫻熟於心。
在靠近到敵營營壘,大約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時,許克難首先翻身上馬。
然後是他的所有部下。
五百騎幾乎是瞬間集體上馬,然後,這些宋軍騎兵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為什麼一個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的輕騎兵戰術,能延續至今,且依然是輕騎兵最主要的突襲戰術的原因。
五百騎,分作了一個個突擊集團。
馬蹄聲震動荒野,刹那間,速度就已經提升到了他們所騎乘的滇馬所能發揮的急速。
他們就像一顆顆流星,砸向了交趾人的營壘。
散星陣‘來如天墜’的戰術要點,被他們在實戰中真切的發揮出來。
反觀他們的對手呢?
在宋軍騎兵,分作一隊隊突襲陣型,疾馳而來的時候。
交趾兵營內的巡夜士兵,大部分都在摸魚。
沒辦法,宋軍選擇的襲營之地,在交趾大營的東北方向。
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李常傑選擇的紮營方法了。
作為交趾老將,李常傑用兵素來平穩。
在紮營的時候,他就考慮過了,若遇到宋軍輕騎突擊的可能性。
所以,他選擇將包括戰象營在內的輜重、糧草、甲械,集中到中軍。
同時在手中,隨時保持著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精銳步兵。
其中有五百重甲步兵。
可是,交趾人嚴重缺乏麵對輕騎兵或者甲騎的經驗。
更不要說是夜襲了。
哪怕李常傑,也沒有想到,宋軍騎兵會夜襲的可能!
沒辦法。
上次戰爭的時候,宋軍還沒有習慣夜襲。
夜襲經驗也不豐富,加上不熟悉地理,缺乏向導。
所以,哪怕燕達統帥的西軍騎兵,也沒有發動過夜襲。
可現在不同了。
元豐之後,宋夏戰爭進入高峰。
五路伐夏、永樂城大戰、五次蘭州會戰、定西城大戰。
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夜襲和反夜襲作戰。
無論是黨項人還是宋軍,都已經習慣了夜襲,彼此也都有了豐富的反夜襲經驗。
換句話說,戰爭的版本早就更迭了。
而交趾人很不幸,沒有跟上版本。
他們依舊停留在上一次戰爭的記憶中。
對交趾人來說,更不幸的是,在過去十年,他們都沒有對外進行過大規模作戰。
隻在邊境上和真臘、占城人,進行過小規模接觸。..cc
十年和平,對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來說,足以將一支百戰雄獅,荒廢成毫無戰鬥力的腐朽軍隊。
原因很簡單。
常備軍這種東西,在和平時代,沒有太多用處。
所以,各方麵都會向軍隊伸手。
吃空餉,喝兵血,克扣軍糧,將士兵當成免費的勞動力,驅使他們去做各種雜事,甚至給當官的耕地、種田。
大宋如此,大遼如此,交趾當然也不能免俗。
於是,現在李常傑所統帥的軍隊,其實和十年前的那支交趾軍隊已經有了質的變化。
十年前的交趾軍隊,在大宋西軍眼中,屬於雖然菜,但組織度和訓練還不錯。
而現在李常傑率領的這些軍隊?
其實大部分都是從太原、升龍府等地拚湊出來的。
隻有少數幾支部隊,是李常傑從南方的邊境上帶回來的。
勉強能有些戰鬥力。
於是,儘管李常傑是積年老將,有豐富的統兵經驗。
他所做的部署,也都很合理。
奈何,交趾軍隊的執行層麵,出了問題。
本該在紮營後,立刻挖掘的壕溝,多數隻是簡單的應付了一下。
營壘的布防,也隻是做了做樣子。
更要命的是,本該巡夜的衛兵,有大半都在摸魚。
甚至直接在自己的崗位上呼呼大睡。
這很好理解。
一是,升龍府本來就沒給夠錢,他們缺乏積極性。
好多人甚至在出征前,還在餓肚子。
二是,交趾人沒有防範騎兵夜襲的經驗。
在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