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三府實在太小了,不管住在什麼地方,出個門,最多最慢也就走十幾天,就能到達江縣了。
讀書人中有閒,有錢的人,互相串聯,如海納百川一般,彙聚向江縣。
輔漢將軍府,前院一間房間內。劉知行與張海平坐在一起喝茶。劉知行一臉苦笑。
張海平一臉凝重,歎氣問道:“劉大人啊。現在事情鬨大了,你打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啊。”劉知行跟著歎了一口氣,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搖頭說道。
“大人說的未免太輕鬆了。難道要派兵鎮壓嗎?這些讀書人可多數都是家世清白,沒有與蒙元人苟合的人。”
“這未來我們輔漢將軍要運轉,要吸取新鮮血液。他們是最優的官源。要是不把這件事情擺平了。以後不好辦事啊。”
張海平苦笑連連道。
“不好辦。也得辦啊。讀書人必須改變。”劉知行苦笑之餘,態度十分的堅決。
張海片仔細的看了看劉知行的表情,心中有了一些猜測。劉知行在科舉上是離經叛道的人。
他聰明而有才學,但隻考了個秀才。他說,秀才的身份足夠用了,人間缺少的不是一個舉人,一個進士,而是缺少能做事的人。
所以他學習築城技術、糧草轉運、治民之術、兵書,甚至他連耕田、照顧莊稼都懂。
但是劉知行再怎麼離經叛道,也不敢在科舉上做這些改變。
而能讓劉知行態度這麼堅定的,隻有一個人的命令了。
將軍。
“將軍還真是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人啊。連科舉、儒家,說插手,也就插手了。”
張海平的心中暗道。對於這件事情本身,他有些悲觀。但是對於吳年的勇氣,他又很是稱讚。
如果不是這樣的勇氣。將軍怎麼可能以三百精兵起家,對抗蒙元十個萬戶的戰兵呢?
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事情越演越烈,終於到了劉知行不得不出麵的時候。
這日上午。
春寒正盛,整個輔漢將軍府的官員,穿著厚厚的衣裳,忙前忙後。
新招的六個萬戶的事情,還沒有過去呢。為那些楚國降兵,安排女子就地成家,這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量。
再加上十八個萬戶戰兵的糧草轉運,兵器、戰馬等等。
現在又來了一個建立各級官學。
這一樁樁的事情。都是吳年拍案出的主意,官員們忙的團團轉,腳不沾地。
大量的讀書人,聚集在輔漢將軍府大門前。對官學的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不僅有潛力無窮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德高望重的人。
劉知行這樣的大總管,也不得不出麵,召見了讀書人的代表,進來將軍府的堂屋內說話。
這也是讀書人的傳統了。
在楚國。經常有國子監的監生,聚集在一起,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乾出一些“叛逆”的事情。
堂屋內。
劉知行、張海平隔著茶幾,坐在北邊的位置上。三個人從外走了進來。其中一人便是靜海縣秀才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