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為漢。”吳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他當然知道,私下很多人稱他為燕王、遼東王。那麼國號,當然也可以定為燕國、遼國。
但這兩個字眼,吳年都不喜歡。
燕國在戰國七雄之中,與韓國爭奪倒數第一。國力太差,不夠強橫,配不上他。
至於遼國。
吳年感覺怪怪的。
未來如果他登基稱帝,死後廟號太祖。
那不就成了遼國太祖吳年嗎?
不行。
國號嘛。
什麼都能選。既然他以炎漢起家,那為什麼不自稱漢王呢?
隨即,吳年又一一回答道:“王後立嫡室柳夫人,子以母為貴。立我嫡長子吳彧為太子。”
“文武百官的官職、品級,以楚國為基礎,略作修改。”
“功臣元勳,都有大功。以功勞高、低,都賜予爵位、丹書鐵券,世襲罔替。”
“讓劉知行與百官商議,弄好之後,呈給我觀看確認即可。”
“但有一點。我吳年能有今天,劉知行功勞第一。”
“至於都城。”說到這裡,吳年卻是猶豫了起來,抬起頭來問眾人道:“是立在江縣好呢?還是立在京城好?”
崔無雙迫不及待的抱拳回答道:“將軍。臣以為立在京城好。這裡宮室、行宮、衙門一應俱全。朝廷立在京城,會節省很多工夫。”
“啟稟將軍。我也認為京城好。高句麗位於大後方,進可攻,退可守。是霸王基業。”
公孫桑不甘落後,振袖說道。
“將軍。臣以為還是在江縣好。遼東人心歸附,才是根基之地。”汪由校想了一下後,說道。
他們的意見,都是吳年反複思考過,而不能下決斷的。總之各有各的好。
不過。吳年知道崔無雙的心思並不單純,是純粹的想把國都立在家鄉。
“二位呢?”吳年轉過頭來,看向了李允寵、趙曼成。
趙曼成說道:“將軍,如果進取立在江縣。如果守成,就把都城立在京城。”
“我讚同趙將軍的。高句麗沃野千裡,霸王基業。但是偏安一隅。如果把京城立在這裡,人心就會安逸下來。”
“相反。如果把都城立在江縣。文武就都感覺到了將軍的決心。”
“未來出兵黃龍府、蒙元、楚國也是便利。”
李允寵點了點頭,抱拳行禮道。
崔無雙有些尷尬。
吳年笑看了一眼二人,點頭說道:“好。就把都城立在江縣。”
汪由校見狀,便又問道:“那高句麗京城的衙門、王宮、行宮該怎麼辦?江縣又怎麼建設?”
“把輔漢將軍改一改,簡單的修葺一下就行了。我對於富麗堂皇的王宮,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且。等未來打下楚都,自然會遷都到楚都去。”吳年擺了擺手,滿不在乎道。
“恕臣直言。王宮是一個國家的臉麵。比如說有番邦蠻夷來朝,看到我們宮廷簡陋,就會輕視我們。”
汪由校卻是搖了搖頭,鄭重說道。
吳年看著他,笑著問道:“是不是劉知行,已經有了腹稿?”
“將軍聖明。”汪由校再次抱拳,然後說道:“劉長史說。既然把都城設置在江縣,那高句麗的王宮、行宮就沒必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