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嗬。”
看著陳坤這麼低的姿態,在場的許多諸大名、家臣紛紛發出了冷笑聲。原來是這樣嗎?
漢人的孫子兵法。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
吳年讓大將王貴,領兵十幾萬屯紮在濟州島,並囤積如山一般的軍需物資,擺出要強攻琉球,與扶桑血戰的架勢。
卻原來是恐嚇。
是為了贏取外交環境?
如果遇到軟弱一些的將軍,沒準就會畏懼漢軍的威勢,而選擇妥協了。畢竟琉球的石高,也才十幾萬而已。
而戰爭的損耗,有可能是琉球石高的十倍,乃至於百倍。
甚至於,兩國交鋒,一國就崩潰了。
代價太大了,得不償失。
但是豐臣初代將軍,並不軟弱,反而相當強勢。而且。
他們也很強勢。
都是從戰國時代殺出來,到達了和平年代的武士。誰會害怕戰爭呢?
有的人,恐怕已經熱血沸騰了。
正如大部分人想的一樣。豐臣大吉聞言哈哈大笑了起來,對陳坤說道:“我扶桑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儘管琉球小,但也是扶桑的土地。我不會讓給吳年的。”
“你走吧。吳年想要琉球,就讓他的軍隊過來。我們乾上一場,誰贏了,琉球就是誰的。”
“將軍說的對。用刀來跟我們說話吧。”熊本寧次右手放在了腰間的脅差上,握著刀鞘,微微拔出少許,刀刃鋒芒閃爍,銳利非常。
“好。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們沙場上見吧。”陳坤的臉色鐵青,然後站了起來,大聲說了一句後,便拂袖而去了。
他就像是一個談判失敗的使臣,惱羞成怒了。
而當他轉過身的時候,臉上的表情變得微妙起來,嘴角微微上翹,隨即收斂,麵無表情的大踏步走了。
“大王。臣的任務完成了。豐臣將軍如果不能能掐會算。那他就會牢牢的把大軍,屯紮在九州。偷襲京都平原,一定會成功。”
想到這裡,陳坤內心越發的喜悅起來。
雖然他是個文人,還是個禮部的郎中。但是漢朝的文官兒,都有幾分剛猛。對於吳年的事業,他鼎力支持。
破敵滅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我建武大王陛下是也。
雖然陳坤“惱羞成怒”的離開了,但是豐臣大吉卻保持了風度,讓小姓進來,客客氣氣的把陳坤送走了,並交代。
如果陳坤立刻走,就不用管了。
如果陳坤是明天走,那就安排館驛歇息,歌舞招待。
也就是妥善安排使臣。
要讓漢國的人也知道,我們也是禮儀之邦。
等陳坤走後,豐臣大吉才笑著對眾人說道:“吳年的心思,你們也應該猜出來了吧?”
“這完全是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