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奉行了以戰止戰,以暴製暴的殺戮行為也讓他身上存在很大的爭議。
當時在戰場上死亡的士兵有兩百多萬,然而其中有一半都是被白起所殺。
因此他得了殺神,人屠的稱號。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才高於世,眾必毀之。
殺降不祥的詛咒自他而起,武安君也因他而起成了最邪門的稱號。
曆史上的武安君必定是曠世逆天,名垂千古之人,但曆史上四個得此稱號的人卻無一人得以善終。
嬴政對著白澤道,“白澤把武安君白起邀請進入空間吧。”想了想又道,“寡人要武安君留在大秦。”
雖然過來的白起已經七十歲了,可是他空間有健體丹啊。
就算白起不能在為自己征戰了,他也不在乎,終究是秦國負了他。
嬴政想親自去接白起的,隻是空間有規定,兩個世界的人不能同時出現,那時候的他已經兩歲還在趙國做質子,所以他不能去。
嬴政對白起的結局是非常惋惜的,如果白起跟的是自己,他是絕對不會殺白起的。
作為一代名將,他最好的歸宿應該是戰死在戰場之上,或者是老死在安穩之中。
即便他功高震主,即便他居功自傲,他也不該死在那場他從未參與的權謀戰爭中。
百戰百勝的戰神嗎?,殺戮無度的殺神嗎?。
嬴政從來不覺得白起有錯,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我軍的殘忍。
對於其餘六國而言他是殺神,對於秦國而言,他就是戰神,是秦國的保護神。
他也想帶著白起進入邯鄲城,完成他的遺憾,圓了他曾經不能進入邯鄲的夢想。
四人都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