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紀和玉:老大哥看比賽.……(2 / 2)

冰尖美玉[花滑] 祝鳶 6204 字 11個月前

他熱愛著這片冰麵。

他也很有天賦。

而蔣一清好幾次向自己抱怨找不到接過重擔的人。

……那麼,他身邊的少年可以嗎?

這個念頭隻產生了那麼一瞬間,就被林安然趕走了。

紀和玉也不過一個15歲的孩子,水平也離頂尖選手差得遠,他在這想這麼多做什麼?

這又不是他的項目。

還是收心認真看比賽吧。

孟潯的短節目編排還算不錯,難度安排地也很適合他自己,除了3F扶冰了一次,其他幾個跳躍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失誤,最後的組合旋轉轉速有點沒控製好,但幸好ending的時候又找回了節奏,給自己的短節目畫下了一個還算完美的句號。

紀和玉有個當“老大哥”當久了留下來的壞毛病。

他眼光毒辣得很,看與自己同一年資、同一水平線的花滑運動員的眼光很挑剔,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看葉甫蓋尼的比賽視頻之時,欣賞之餘還是挑出來不少問題。

但他看年輕一輩的選手時,卻又不自覺地帶著喜愛、鼓勵以及期許。

花滑的更新換代實在是太快了,常年的訓練和比賽對身體的負荷是巨大的,偏偏花滑這項運動本身對運動員的身體要求也是巨大的,哪怕是再厲害的選手,職業生涯撐死了也就這麼些年,滑到25歲都很不容易。

因此哪怕是隻比自己小一兩歲的選手,在紀和玉眼裡,也算是未來的希望,自己潛在的“接班人”。

從前在國家隊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紀和玉作為“老大哥”,雖然一貫冷著一張臉,但對年輕人卻很是寬和,從來不吝於指點大家的動作。以至於後來,甚至有人被教練批評得狠了,會去紀和玉那裡找找“安慰”,因為紀和玉會鼓勵地說出他們的優點,然後教會他們改正缺點的方法。

就比如現在。

雖然跟孟潯根本不認識,但紀和玉已經在腦海裡下意識地規劃好了如何指點對方更上一層樓。

紀和玉看得出來,孟潯是與自己一樣真心熱愛這個項目的,既然都肯沉下心練習基礎技術,那改掉這些毛病肯定不是問題。

隻要好好打磨,在未來世青賽的舞台上,孟潯未必不能有一席之地。

不過對方是否會超過自己?

抱歉,紀和玉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但紀和玉隱約有所預料。

這一次的分站賽,他怕是拿不到賽區第一了。

對紀和玉來說,自己曾站在花滑圈子的世界之巔,在這種小比賽上不僅沒能拿到第一,甚至還沒能滑出完美的節目其實挺丟人的。

但比起自己在這個段位,憑借並不完美的表現“一枝獨秀”,紀和玉還是更願意人能得到第一,哪怕是靠著紀元嵩白給的那10分水分,也表明花滑圈子的年輕一代充滿了希望。

下一位選手的短節目結束以後,主持人播報起了孟潯的得分。

“23號選手孟潯,裁判技術分34.27,節目分38.71,總分72.98——”

與前麵那麼多人相比,這個分數已經很不錯了,尤其在有紀和玉45.60的節目分的“上限”下,孟潯拿到38.71算是很不容易。

畢竟,紀和玉的節目編排和感染力實在是太好了,他的出場幾乎就是為本次比賽的節目分定下了一個天花板。

而72.98的總分意味著,隻要拿到10分的加分,他就能一舉超過總分82.74的紀和玉,成為本場第一!

果然,主持人的下一句便是:“節目加分,10分。”

孟潯拿到了82.98,雖然隻比紀和玉的82.74超出一個小數點,但結果也是明擺著的。

排行榜上的位次動了一下,那位列第一的名字正是“孟潯”。

0.24的微妙分差狠狠地刺了孟潯的雙眼一下,而陪孟潯來的教練卻是高興得滿麵紅光,親切地拍了拍孟潯的脊背,笑道:“你看,我就說,他還不如你呢!”

在俱樂部教練的眼中,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滑得怎樣,而是聯賽頒發的獎杯。隻要有了獎杯,他們俱樂部就可以對外宣傳。

孟潯避過了他的動作,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轉身離開了等分區。

他沒有回到自己的位置,而是艱難地擠過人群,向紀和玉所在的地方走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