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紀和玉選手標誌性的大一字進3A。”直播間裡,李諾也和所有的觀眾一樣,為這段美麗到難以用語言刻畫的節目呼吸一窒,愣了片刻才想起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進行技術解說。
按理講,李諾這樣的愣神其實是很不好的,作為解說,就應該時刻緊跟比賽進度,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空白時間,但眼下顯然不會有觀眾去責怪李諾的失職。
“在花滑跳躍GOE分的評判規則裡,有一條就是起跳的方式有新意,為了滿足這一要求,不少選手都有自創的進入跳躍的方式,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需要的不僅是創造力,更是選手對不同的步法和跳躍的熟練度。而紀和玉早在十五歲剛剛參加比賽的時候,就向我們展現了他的大一字進2A,接著又進一步提升難度,練出了大一字進3A,不得不說,他的成長速度和成長進度簡直跟‘開了掛’一樣,要知道,哪怕是成年組的選手,也不是所有人能擁有了自己的標誌性技術的。雖然圈內並不是隻有紀和玉一人能夠完成大一字進3A的技法,但紀和玉絕對是這個動作完成度最高、出場率也最高的。這不僅是從雙足相對滑行的大一字到左前外刃蹬冰起跳的銜接過程並不容易,在技術層麵就已經限製了很多選手發揮,更是因為大一字這個動作的選手的身體姿態和柔韌性要求極高,如果身體姿態不夠優美舒展,那麼這個大一字做出來可就不是加分而是減分了。”
“但我們小玉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的柔韌素質放在圈子裡完全就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了。雖然一個十七歲的小將號稱‘天花板’聽上去有點誇張,但這就是事實,畢竟,小玉的柔韌性堪比部分青年組的小女單了。”李諾完全沒有意識到,他解說著解說著,就不小心“說漏了嘴”,對紀和玉的稱呼已然變成了粉絲的愛稱。
【哈哈哈李諾你也有今天,臣服在我們小玉的考斯滕下了吧?】
【笑死了,還記得當年李諾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解說應該儘可能不帶偏好地解說比賽,所以他對所有選手都會使用名字或者是業界公認的外號來稱呼,不會使用愛稱哈哈哈,鐵嘴李啊鐵嘴李,就問你的臉痛不痛。】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剛才李諾和我們一樣看呆了[doge]】
大屏幕裡,很快給出了這一跳的得分情況。
3A的bv是8.0,而這一跳的GOE更是足有+4.3。大概是大一字進3A的獨特技巧確實打動了眼光刁鑽的裁判們,加上紀和玉的3A的確無可指摘,絲毫沒有像許多選手那樣存周偷周,而是轉足了三周半,也就並沒有在這一跳上過多打壓紀和玉的得分。
“又是一個上4的GOE分!真的太不可思議了!”李諾又愣了一下,感慨道,“很難相信年僅十七歲的華國小將,竟然能在頭一次參加世界級大賽的時候,就用絕對的實力毫不留情地剝奪了裁判打壓自己的技術分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GOE分也的確是紀和玉贏得的。”
連著兩組跳躍或連跳的高GOE分並非偶然,紀和玉今天的狀態的確很好,心態的放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僅僅憑借這個,是遠遠達不到今天這樣好的表現的。
這兩組高GOE分的跳躍,不論是高度、遠度、周數,還是起跳的姿態和創新性,抑或是與樂曲相合的程度,都沒有任何瑕疵,哪怕是在之前的訓練裡,他也很少能達到這樣高的完成度,今天的完美發揮不是運氣的產物,而是日複一日、毫不懈怠的訓練,又借著冬奧的舞重壓、量變最終引起質變的結果,比起運氣使然,更像是一種“臨陣突破”。
比賽成績很受心態和選手狀態的影響,但同時,比賽本身也對選手狀態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有些選手來說,這樣的影響是負麵的,但對紀和玉而言顯然不是這樣。
冬奧的超常發揮,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階段的積澱最終成功轉化為了成果,這也意味著,在冬奧結束之後,紀和玉下一個階段的訓練,必然能有更大的突破。
冰麵上,隨著音樂的漸柔,紀和玉令人眼花繚亂的躬身轉終於停止,在音樂轉折的那一刹那,紀和玉卡著鼓點,側身輕盈起跳,雙腿在空中微微交疊,如一隻輕盈的蝴蝶翻飛,落冰後,浮腿和上身順勢壓低,直至整個人形成一個垂直於冰麵的標準T形,一手上舉,一手輕撫浮腿的膝蓋,在冰麵上高速旋轉8周後,紀和玉一把攥住了自己的冰刀,將身體拉成一個圓潤的環形。
一組butterfly跳接燕式和甜甜圈旋轉。
因為身體被拉扯到極致,與甜甜圈旋轉相伴隨的,通常都是肌肉和韌帶被極致牽拉的痛苦,以及麵部表情的失控。
但此時,大屏幕裡所給出的近景鏡頭中,少年眉眼彎彎,唇邊含笑,唇角那一汪淺淺的梨渦盈滿了耀目的光。
仿佛這樣的姿勢所帶給他的並非身體的疼痛,而是精神上巨大的滿足和歡愉。
打在紀和玉身上的燈光如同夕陽的餘暉,悄然無聲地包裹了純白無瑕的天鵝公主,一點一點將祂變回人聲,一點一點將祂的美麗婀娜展現給王子,更展現給場上和屏幕前的所有觀眾。
在男單裡難得一見的無比標準的甜甜圈,成功模糊了性彆、國籍、年齡和光陰的界限,直擊了所有具有審美能力的人的靈魂。哪怕是從未接觸過花滑的純“門外漢”也不得不為少年彎折到了極致的腰腹和腿彎目眩神迷。
為了營造公主一點點由天鵝變回人身的“氛圍感”,紀和玉采取的是加速旋轉的方式,而他的起始轉速就已經令人眼花繚亂,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甜甜圈旋轉的難度達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甚至難以用肉眼分辯他所轉出的圈數。
考斯滕上細碎的羽毛淩空飄逸,隨著高速的旋轉在空中形成道道雪白的殘影,簡直像是公主的裙裾驟然散開,一下子就占據了觀眾們所有的注意力。
原來,這不是一隻普通的天鵝,而是一隻有著公主高貴純白的靈魂的天鵝,雖然身受詛咒,也無法玷汙根植於公主血脈深處的純真無暇,無法磨滅公主對真善美以及自由的追求。
因此,哪怕披著一隻天鵝的皮囊,公主也擁有讓人不自覺地淪陷於她的美麗的能力。
真正的美從來不是外表上的豔麗多情,而是靈魂的高尚無暇。
喬安妮大師親手打造的純白考斯滕,克裡斯大師特彆編排的動作和曲目,都為這樣純粹的情感表達創造了可能,而賦予這種可能以真實存在的機會的,也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則是演繹者紀和玉本身,對冰雪至真至純的孜孜追尋。而這,也恰是為什麼當時實力微末且名不見經傳的紀和玉,依舊能夠征服眼光挑剔的克裡斯的緣故。
此時,曲目的進度已然過半,所有的跳躍都有了10%的加分,而大屏幕裡的少年,胸口起伏的幅度也明顯劇烈了不少。
四分半的自由滑的一半時間,也基本上相當於是一場短節目了,紀和玉的體能與肺活量一向稱不上好,此時已經有些氣喘。
不過,紀和玉的狀態卻沒有因為呼吸的急促下滑多少。
踩著音樂的鼓點,紀和玉雙腿交叉,右後外刃蹬冰起跳,高高躍起!
幾個月裡日複一日的訓練,讓紀和玉原本把握並不高的4Lo的熟練度再上了一個台階,當時在J國參加落選賽時,這一跳4Lo的成功還仰賴於冰場相對柔軟利於跳躍的冰質,而今天,紀和玉已經能夠很好地協調起全身的肌肉,讓自己能夠完成這一跳的爆發。
一周、兩周、三周、四周——
右後外刃穩穩落冰!
一個轉三過後,紀和玉踩著音樂的又一個節點,左刀齒輕盈點冰,高高躍起,轉體三周。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4Lo,是一個4Lo+3T!
哪怕是在群英薈萃的冬奧賽場上,能跳出4Lo+3T的選手也並不多見。
繼全錦賽之後,紀和玉第二次成功完成了這一組4Lo+3T。冰場下,陳長興和駱溫明,以及結束了比賽的蔣一清,出神地凝視著冰麵上少年起跳又落冰的身影,久久不能平靜。
雖然,他們幾乎每時每刻都陪在紀和玉的身邊,見證著紀和玉的訓練和成長,也依舊會為如此驚人的進步速度震驚。
“小玉才是真的天才,我已經老嘍!”蔣一清沒心沒肺地笑了一聲,聽不出是落寞還是自嘲。
“……這不是天才,這是絕對的刻苦,全身心的付出以及毫不停歇的腳步,”駱溫明難得地沒有“安慰”蔣一清,而是語氣沉重地說道。
作為紀和玉的專屬教練,他是所有人中最接近紀和玉的那一個,對紀和玉的訓練方式和時長最為了解,此時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紀和玉這一跳4Lo+3T穩穩落冰時,感慨萬分的不僅是華國國家隊的成員,更是其他國家的觀眾。
雖然紀和玉在全錦賽上已經展現過了這一跳,但全錦賽畢竟隻是一個受眾有限的國內賽事,而冬奧會卻不同。作為剛剛升組的選手,紀和玉參加的上一場比賽還是去年年底的落選賽,那時,他不過拿出了4Lo的難度,而現在,短短幾個月過去,他卻已然能跳出4Lo+3T,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比起落選賽時的4Lo,以及全錦賽上的4Lo+3T,完成度都還要高上不少!”直播間裡,李諾語氣激動,“在落選賽上,紀和玉的4Lo起跳的高度和遠度雖然不錯,但也沒能達到最頂尖的水準,但是今天,這一跳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高飄遠’!”
“我們十七歲的小玉,在冬奧的賽場上,跳出了一組難度極高、完成度也同樣極高的,絕對是一線水準的4Lo+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