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旭日》(1)(1 / 2)

冰尖美玉[花滑] 祝鳶 9303 字 11個月前

隨著音樂的節律, 紀和玉由雙膝半跪、匍匐於冰麵上的姿勢瞬間站起,甚至在站起的那一瞬間,完美地合上了古琴的一聲嗡鳴, 一套動作如行雲流水, 乾淨得令人咋舌。

紀和玉從冰麵上站起的動作簡直快到匪夷所思, 哪怕觀眾們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他身上, 也難以用肉眼看清紀和玉的動作。

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起身,甚至紀和玉展示給觀眾的, 還隻是他起身時單薄清瘦的背影, 但當燈光打在他一身金紅的考斯滕上時,依舊令觀眾下意識想到了破曉時分自地平線升起的、那一輪驅散了黑暗的朝陽。

或許將“明亮”用來形容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有些不合適, 但這又確實是觀眾們在看到紀和玉時的第一印象,少年就是有著照亮世界的特殊本領。

【我天, 這麼快站起來是怎麼做到的, 雙膝跪地的姿勢能上哪裡去發力啊, 感覺這個姿勢想要站起來必須得靠手扶吧, 光靠身體力量應該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啊, 本物理學子投來費解的目光。】

【這應該就跟小玉那個不可思議的一秒內摔倒又站起一樣,是靠強大的核心力量支撐吧, 感覺剛才那一下應該是腰腹發力,先帶動胯和髖關節,然後整個人就彈起來了?理論上可行不過建議大家彆輕易嘗試,非專業人士模仿這個動作很容易摔的。】

【所以你們真的覺得小玉這麼瘦卻有這麼離譜的核心力量是合理的嗎……】

【樓上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因為小玉既夠瘦核心力量又夠強,這才能支持自己一下子站起來,如果體重基數大一點的話, 應該光靠核心力量很難克服重力的。】

“今天紀和玉選手自由滑節目名叫‘旭日’,同樣是一支頗具華國特色的節目,不過在曲風上與昨天的《皎月》存在一定差彆,更偏向硬朗堅肅,或許,紀和玉選手是想通過這個賽季的比賽,讓世界觀眾們從兩種不同的風格裡認識華國文化,”李諾猜測道,“雖然這是一種在我們看來很大膽的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選擇的實際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那麼紀和玉選手為這個賽季準備的這兩場節目,無疑是華國花滑在走向世界的路上邁出的一大步,是足以載入史冊的。”

“不知道今天紀和玉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一場自由滑,雖然情勢並不明朗,但我們依舊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合理公正的結果,觀眾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琵琶弦動蕭瑟,古琴琴音低沉,緩緩流瀉而出的音符述說著長夜的寒冷和孤寂。

朝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靜靜蟄伏於地平線深處,等待一個冉冉升起的時機。

與誕生自混沌之中、光華微茫甚至可能被雲層遮蔽而“不見天日”的新月相比,旭日簡直獨受法則偏寵,祂明亮、熾烈、溫熱而永不熄滅,是天地間最耀眼的一抹亮色。

旭日是世間至高無上的天之驕子,沒有任何生靈能與之爭輝,世間的溫暖和顏色,更在旭日的“一念之間”。

璀璨,是旭日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旭日所具有的、不可磨滅的也是最重要的特點。

古琴“錚錚”地撥了三下,低沉的旋律裡,紀和玉浮腿向前上高高踢起,身體微微後仰,雙臂在兩側自然伸展,如同淩空劈了個一字馬,用刃深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以仰燕的動作在冰麵上滑出一道優美的弧形。

滑行一向是紀和玉的強項,他的滑行姿態、滑速和用刃深度,在圈內一向都是數一數二的,蹬冰一步可以滑出五六米甚至更遠的距離,此時,他的四肢尤為舒展,滑行時更是輕盈無比,仿佛根本就不受任何桎梏。

冰麵上紀和玉滑行的姿態氣場十足,並非從前在《純白》裡所展現的如天鵝般柔軟夢幻,而像是振翅高飛的雄鷹正搏擊長空,充滿了力量感。

這段仰燕滑行,既奠定了這場自由滑激越躍動的基調,同時也再一次讓觀眾意識到,這是與昨天的《皎月》截然相反的一場節目。

紀和玉的身形本就纖瘦,隨著他滑行的動作,全身肌肉同時發力緊繃的情況下,考斯滕也愈發貼身,直至勾勒出少年完美的身體曲線,筆直的頸項和脊骨,纖細勁瘦的腰腹,線條流暢曲線勾人的臀.形,以及修長流利的腿部線條一覽無餘,飽滿的肌肉輪廓比之平日裡的漂亮還要多上了幾分力量感,仿佛他正介於少年的柔美與青年的剛勁之間,身屬那一段隱秘而又最惹人探尋的地帶。

仰燕滑行對選手的核心力量、柔韌性和平衡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而其單腿滑行的方式,對體力的消耗也同樣不小,選手通常不會在節目中編排長時間長距離的仰燕,但眼下,紀和玉卻保持著這個充滿力度的姿勢,幾乎繞場半周!

徘徊於地平線的朝陽,正以祂獨特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力量。

祂是世間最獨一無二也最驕傲的存在,對祂來說,根本無需壓抑自己,隻需要將自己的美與溫度,毫無保留地展現給世人。

日出東方,自朝陽而始,便溫暖、耀目、澤被世人。

數千年的華夏文明,自曆史長河流淌之初,就有著最耀眼的文化和最豐厚的底蘊,璀璨瑰麗的傳說故事、包羅萬象的文化遺寶,以及“人”的存在和聚集,共同組成了這輪旭日最初的模樣。早在文明之初,華夏這個神秘而又強大的東方古國,就以其豐厚的文化內核,在曆史的卷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紀和玉選手的表現力和滑行基本功真的太出色了,”直播間裡,李諾感慨道,“目前世界上對花滑的主流理解是,男單選手更加注重節目難度,尤其是高水平跳躍,沒有兩個以上的四周跳根本就無法站上世界級賽事的冰麵;而女單和雙人滑、冰舞選手,才更注重節目的表現力和藝術性,注重基本功尤其是滑行和旋轉。因為對柔韌性和平衡能力有一定要求,燕式滑行一般來說女單和雙人滑選手做的會更多一些,而仰燕滑行更是如此,基本功如果不過關的話,是很難滑出漂亮的仰燕的,因此,男單很少會在節目中采用這樣的滑行姿勢。”

“但紀和玉選手似乎一出道就打破了男單不擅長滑行和旋轉,節目表現力堪憂的刻板印象,就拿這個仰燕滑行來舉例,其實,最令我感到震驚的,不是紀和玉選手多次在節目裡編排仰燕,而是他能將一個仰燕滑出不同的氣勢和風格。熟悉這位選手的觀眾們應該都看過他在冬奧上的《純白》,這支自由滑的開場動作也是仰燕,但那時的仰燕是柔和優雅的,刻畫的是高貴雍容的白天鵝形象;而眼下這支《旭日》則曲如其名,更加剛勁有力,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振翅高飛的雄鷹。這樣出色的表現力哪怕在一線選手中也是很罕見的。”

“在華國小將紀和玉活躍在冰場上之前,我們華國花滑經常被媒體甚至我們自己的粉絲,戲稱為‘P分荒漠’,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這幾年我們的選手已經逐漸攻克了許多高難度的四周跳,但滑行和旋轉依舊是華國花滑很大的弱點,我國選手在世界賽事上節目分不高的主要原因的確與國籍和膚色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選手們基本功和表現力的相對不足,也同樣拖了後腿。”李諾雖然是華國解說,但這番話理智而中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實道出了粉絲的心聲,所謂“P分荒漠”,是對現今花滑不公的判分製度的抱怨,又未嘗不是粉絲們“又愛又恨”的一種鞭策。

“但在紀和玉的身上,我們沒有看到華國選手節目表現力差、藝術性和藝術意識相對薄弱的通病,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表現力與節目的技術性都是紀和玉的長處,在這位選手身上,根本就沒有明顯的短板,”李諾不吝讚美道,“雖然紀和玉選手仍舊麵臨節目分被壓的困境,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必然能依靠自己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征服眼光刁鑽、態度苛刻的西方裁判,得到一個公正合理的,甚至是看上去誇張到不可思議的節目分,紀和玉選手的天賦和努力,值得這樣的結果。”

“紀和玉選手還很年輕,還隻有十七歲,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還有很美好的未來可以發掘和期盼,希望大家能給他一點時間,讓我們的美玉將自己打磨得更加完美,直至閃耀於世界最高的領獎台!”說到最後一句時,一貫“公事公辦”態度的李諾,也少有地語氣鏗鏘了起來。

【李諾說得太好了!黑子退散退散!給我們小玉一點成長的時間吧,他已經做得夠好啦~】

【合理懷疑李諾是看了網上那些攻擊小玉的言論後決定今天幫小玉找回場子的,乾得漂亮。】

【世界最高的領獎台!雖然聽上去很想做夢但小玉這麼紫微星一定可以的吧,小玉加油哇,希望今天的比賽也能順利!】

踩著音樂的鼓點,朝陽終於自地平線上吐露,將完完全全的模樣展現給世人。

冰麵上,紀和玉向前滑出一段距離,緊接著又抓住了音樂的重拍,迅速轉身,單手上舉,右刀齒輕盈點冰,高高躍起,直至騰空到最高點時開始轉體。

一周、兩周、三周、四周——

右後外刃穩穩著冰後,紀和玉滑了一個轉三,踩著下一個重拍節點,右刀齒再度點冰躍起,轉體三周!

一上來就是一組4F+3F!

在紀和玉尚未落冰之前,現場就已然爆發出一陣無比熱烈的掌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