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再度冷冷地看了紀和玉一眼,轉身離開,就連冰場都下了。
估計,是想和那些記者交流一下,怎麼“客觀公正”地報導今天的事了。
紀和玉定了定神,歉意地滑向了駱溫明所在的方向,道:“抱歉,溫明哥,今天的事我有點魯莽了,估計要給咱們隊添不少麻煩。”
駱溫明揉了揉他的發頂:“胡說什麼呢,你隻是做出了最對的選擇,做出了所有華國花滑人都會做出的選擇。”
“現在彆想這些了,奧本海默總算走了,快去好好試滑吧,我們也不用提心吊膽了,大不了回去以後,我和你一塊挨罵。”
“是,謝謝溫明哥!”紀和玉總算笑了。
沒了身後的乾擾,紀和玉總算可以做一些難度更高的動作的訓練,雖然此時冰場上除了他也還有帕朗尼一人,但帕朗尼雖然剛剛還目睹了這場“好戲”,卻是沒有半點要摻和進來的意思,始終離紀和玉遠遠的,紀和玉也終於能安心試滑了。
大概是為了配合M係選手普遍的力量型的特點,並且從一定程度上削弱那些技巧性選手的優勢,M國國家滑冰場的製冰習慣偏厚偏硬,製冰時摻雜的牛奶比較少,對紀和玉這樣體能和力量都不占優的選手來說尤其不友好。
雖然這樣的製冰習慣並未違背標準賽場的規格,普通人更是根本察覺不到什麼,但對頂尖選手來說,這樣一點細節就可能對比賽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更硬的冰麵上,想要維持身體的平衡,同時保證用刃的深度,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投入,也會造成更強的體能消耗。而對跳躍來說,更硬的冰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選手起跳的難度,紀和玉的4Lz本來就還不穩定,在這樣的硬質冰場上,成功率更是會降低不少。
加上這裡是M國的賽場,自己的國籍和身份在這場比賽裡必然討不了好,想要登上領獎台簡直是難上加難!
紀和玉深吸口氣,暫時不去想這些東西,開始在冰上進行跳躍練習。他先是上了幾組難度較低的4T和4S進一步感受跳躍時冰麵所給的反作用力,稍微熟悉了一下之後,才慢慢過度到4Lo,接著是4F。
這些跳躍紀和玉的熟練度早已頗高,因此雖然冰場質地不太利於發揮,他也穩穩落冰了,接著,就來到了他最不熟練的4Lz。
紀和玉4Lz的成功率隻有五成,4Lz+3T的成功率更是隻有成,這樣的成功率放在圈內其實並不算低了,畢竟4Lz是除了被認為不存在的4A之外難度最大的跳躍,除了幾位頂尖選手外,圈內掌握了4Lz的選手也算寥寥無幾,哪怕是波爾卡諾,成功率說不定也沒有紀和玉高。
但紀和玉卻不這麼想。
五成的成功率意味著在比賽中隻有一半的可能成功,而這一般的可能所相差的分數,至少意味著5分,5分的分差對頂尖選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他的目標是登上領獎台,必須要將所有分數儘可能攥在手裡才行。
冰麵上,紀和玉以左後外刃向後滑行,右腳做好起跳準備,踩著腦海裡為自己預設好的節奏,右刀齒輕盈點冰,高高躍起!
較硬的冰麵對起跳來說是一大阻力,想要達到紀和玉所習慣的起跳高度就必須在起跳時全身發力更大,紀和玉渾身上下每一寸肌肉都高度緊繃,自右刀齒點冰的那一瞬間門開始就協同收縮發力,控製著他的身體軸心高高躍起。
一周、兩周、周、四周——
“啪”的一聲悶響,紀和玉摔倒在了冰麵上,哪怕他在落冰的時候極力調整了自己的姿勢和軸心位置,在右後外刃著冰的那一刹那,還是不受控製地一側倒去,紀和玉隻來得及稍微調整一下自己保護最容易受傷的膝蓋。
腳踝和小腿磕在冰麵上,一陣悶痛沿著神經傳入紀和玉的大腦,令紀和玉不由走神了一瞬,接著才扶著冰站起身來。
一旁看著這一幕的駱溫明被嚇了一跳,趕快衝上來查看紀和玉是否受傷。
“抱歉溫明哥,剛才有點走神,落冰的時候沒調整好,”紀和玉在冰麵上小心走了幾步,剛才那一陣痛來得快去得也快,此刻已經淡了許多,“沒事,就是摔了一跤。”
駱溫明不放心地拉著他到了椅子上坐下,將他的褲腳卷起一節,就見右踝有點發腫,雖然紀和玉現在不痛,但也怎麼看都像是扭傷的前兆。
“我就知道,M國站不是什麼好地方。”駱溫明麵色一沉。
不然,怎麼會上次在這裡比賽因為邢宇·李的緣故扭到了腳,這次又因為奧本海默的緣故摔了一跤。
雖然這一跤是紀和玉自己摔的,但駱溫明也已經把它算在了奧本海默頭上。如果不是奧本海默整這一茬,以紀和玉的穩健心態,怎麼會在落冰失敗的時候走神沒有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