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和玉的合樂能力實在是太強了,這一步小跳都能卡上音樂的節拍,這根本就不是表演而是在炫技!”李諾毫不掩飾他對紀和玉的欣賞,“這樣驚人的節奏天賦,哪怕是以合樂聞名的帕朗尼也很難比得上!”
這組旋轉和點冰小跳的技術難度不大,用來作開場的第一組動作似乎撐不起來,但奈何紀和玉的表現力與音樂把控力實在太好,僅憑一段開場的滑行,就將新月的迷惘和探尋體現得淋漓儘致。
新月新月,新到難以被人看到的月。
誕生自文明伊始,行走於黑暗深處,光芒無比微弱的新月,在這無邊無際的濃密夜色中顯得異常渺小無依,然而,新月卻沒有甘於這樣的局麵。
要衝破黑夜的樊籠,要打破陰雲的遮蔽,要將自己的美與光輝帶給世人。月要從新月逐漸成長、一路向西而行,直至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而此時,冰麵上的紀和玉,無疑就是那一彎東升西落的月,他自東方世界誕生,雖然孱弱、稚嫩,卻一往無前,極力將自己的光輝自東方傳遞到西方,傳遞到世界各地。
要衝破審美與膚色的國籍,要打破西方世界對花滑的封鎖,要將華國的音樂與文化帶給世人,要讓華國花滑與華國音樂成為響徹世界的聲音——
懷著這樣隱秘而又堅定的雄心壯誌,踏著音樂的鼓點,紀和玉側身起跳,雙腿在空中迅速交疊,隨著一道肉眼幾乎難以捕捉的殘影劃破天際,紀和玉輕盈地單足落冰,浮腿與上身順勢打直,與冰麵形成一個標準的T形。
以燕式旋轉的姿態,紀和玉保持著均勻的速度原地轉過八周,接著身體猛然一折,一把攥住了冰刀的刀刃。
當月白色的手套握住月白色的冰刀,將紀和玉柔軟的腰腹和大小腿拉成一道沒有一絲棱角的圓環,新月的柔弱與美麗,也一並被直白地展露於觀眾麵前。
考斯滕貼身的剪裁將紀和玉的身體曲線完全勾勒出來,尤其是那纖細到不盈一握的腰.線以及起伏流利、挺翹漂亮的臀.形,既因過度的旖旎而惹人遐想,偏偏又因包裹於月白衣料之下,透露出幾分聖潔的味道。
而當紀和玉保持著這個姿勢高速旋轉時,他雙臂上那層薄紗化作了飄渺不散的靄靄雲霧,若隱若現的將新月籠罩在內,給美麗婀娜的月無端的添上了幾分神秘。
一組butterfly跳接燕式和甜甜圈旋轉,漂亮得叫人挪不開眼。
“這套節目和這套考斯滕真的太配了,”一位M國觀眾忍不住讚歎道,“我從來都不知道,人怎麼可以乾淨成那個樣子。”
乾淨成……
像月亮一樣。
像冰麵一樣。
僅僅在節目之初,他就不受控製地產生了這樣的聯想。
實在很難想象這樣乾淨的少年會做出像報導裡說的那樣自大狂妄的行徑——
打住!
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
這裡可是M國的賽場,冰上這個華國人挑釁的可是他們M國的選手與M國的威嚴,M國的尊嚴怎麼可以褻瀆!
可惡,自己一定是看錯了,這個華國選手一定是裝的!
產生這樣的“錯覺”的,不止這一個觀眾,現場不少老冰迷都有同樣的感覺。
但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立場,沒有忘記這個華國選手是如何看不起M國,看不起資曆是他數倍的M國名將的。
因此,紀和玉這組驚豔的旋轉過後,現場響起的掌聲依舊稀稀拉拉,聽上去實在沒有排麵。
不過,這也並不能影響到紀和玉。
隨著音樂由低沉轉向明快,古箏和竹笛的加入令曲子的旋律驟然一轉,黑暗被漸漸驅散,新月轉為弦月,釋放出更加明亮的光芒。
紀和玉雙腿分開,足跟相對足尖向外,腿.根打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膝蓋深深彎起,身體向後仰倒下腰,直至與冰麵低低平齊。
一個深下腰、深外刃的蟹步。
在眾多滑行動作中,蟹步算是在男單裡不那麼常見、難度也比較大的動作,大部分男單選手並非沒有這個挑戰著地心引力的動作所需要的核心力量,而是缺少能夠下腰到紀和玉這個深度的柔韌性。
對下腰鮑步而言,外刃用刃越深、下腰幅度越大,難度無疑也就越高,紀和玉眼下這組下腰鮑步,難度已經達到了這個滑行的頂峰,而且,他並不像很多選手那樣,為了能夠將身體維持在這個姿勢而全身肌肉緊繃,反而身體姿態尤為舒展漂亮,輕柔優美。
紀和玉的滑行姿態雖然輕盈,身體舒展的幅度雖然柔軟,但滑速一點也不滿,步履更是極為堅實,單薄的脊背將上身有力地撐起,連一點輕微的晃動幅度都看不見。
很難不讓人感慨於他過於優越的滑行技巧。
柔韌而剛強,美麗且堅毅,看似矛盾的諸多語彙在紀和玉身上融合為一,分外圓融。
自紀和玉身上,所有觀眾都能察覺出一種跨越了國籍、驚豔了時光的美,源自華夏文明數千年的積澱,而又在冰上這個年紀還未滿十八的少年身上瘋長。
時間很快來到一分十五秒,曲目進入下半段,所有的跳躍有了10%的bv加分。
紀和玉今天的曲目編排仍舊與之前一樣,將所有跳躍壓在後半場去爭取那個加分。
因為前幾天腳踝扭傷的緣故,這幾天都沒怎麼上過冰,紀和玉其實猶豫過要不要保險起見,將一個跳躍挪到前半場,或者乾脆直接將自己練得並不熟的4Lz從節目裡撤下來——
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求穩固然能保住大部分分數,卻也隻能讓他在原來的基礎上原地踏步。雖然在冬奧他意外獲得第四,但想要更進一步,靠“穩”是絕對做不到的。
紀和玉清楚地認識到,華國花滑的腳步不能停滯在這裡,而他的腳步,更不能停滯在這裡。
哪怕一個尚未完全成型的4Lz不能幫助他在這場比賽上拿到獎牌,也能幫助他進一步打破桎梏,在走向頂尖選手的路上邁出重要一步,幫助華國花滑在成為花滑大國的途中,開啟一個新的可能。
如果重來一世,他隻能達到與前世一樣的成就,豈不是辜負他這一身天賦,辜負他兩世的經驗,辜負他腳下最純粹、也最堅實的冰麵?
他必須要用高難度跳躍,用節目後半段的10%加分去彌補節目分上的不足,必須用絕對具有視覺衝擊力和難度水準的動作來征服評委,來向世界展示華國花滑的實力。
華國花滑絕對不是奧本海默口中那樣“不配參加世界級大賽”,而是和所有國家一樣,都能在花滑的曆史上繪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他必須要做到。
揚琴琴音清脆,輕輕彈撥兩下。
踩著音樂的節拍,紀和玉周身的氣勢驟然一轉,如果說之前他的狀態是十分投入,那麼現在簡直就是一百分、一千分地投入。
所有觀看著這場節目的人,都能從大屏幕裡紀和玉那雙愈發明亮的眼睛裡,察覺到紀和玉的狀態更好了。
“他的眼睛會說話”——
許多冰迷無端地想起一些媒體評論家對紀和玉的評價,之前他們還對這番話嗤之以鼻,但現在卻覺得這句話說得簡直太對了。
紀和玉的眼睛,的確是會說話的。
否則,怎麼可能僅僅憑大屏幕裡一個目光,就讓所有觀眾都生出了“他正看著我”的錯覺,就讓所有觀眾都仿佛瞧見了夜空之中那一彎皎潔明亮的弦月?
這個4Lz究竟能否成功,冰場下的陳長興和駱溫明都沒有底,冰場上的紀和玉自己,也沒有底。
唯有雲澈出神地注視著冰麵上紀和玉起舞的身影,目光依舊鎮定,眼底餘光甚至隱約可見一層淡淡柔和情愫。
冰麵上,紀和玉保持著以左後外刃向後滑行的姿勢,等待著一個音樂節點,等待著一個起跳的時機。
而他這個舉動,已然在華國直播間裡,激起了軒然大波!
【啊啊啊這個起始姿勢,這個起始姿勢可不是F跳的起始,應該是Lz跳啊!我不是在做夢吧,距離前幾場比賽這才幾個月啊,小玉真的這麼剛!】
【應該就是要跳Lz吧,啊啊啊啊啊提前尖叫!!!】
資深冰迷們從紀和玉滑行的動作就能判斷出這是Lz跳的預備過程,而能夠出現在這場比賽上的,顯然不會是三周跳。
那麼,就隻能是4Lz。
作為除了不存在的4A之外難度最高的跳躍,完成度很高的Lz跳幾乎就是頂尖選手與普通的一線選手間的那道鴻溝,能夠越過去,就至少已經具備了頂尖的實力,剩下的就是熬夠資曆。
紀和玉如今還未滿十八,如果這一跳真的能成功,那絕對是足夠驚人的。
畢竟,就連跳躍之王葉甫蓋尼,在這個年紀裡,也沒能掌握4Lz!
到了這個時候,哪怕現場觀眾的反響仍不熱烈,現場氣氛仍舊不高,對紀和玉來說也無所謂了。
他的大腦自動屏蔽掉了除卻音樂以外的所有聲音,甚至聽不到自己因為疲憊、同時也因為緊張和激動而漸漸急促的呼吸、漸漸紊亂的心跳。
隻有音樂。
也隻需要音樂。
耳邊的音樂化作一個個音符,穿透紀和玉的鼓膜,沿著聽神經一路向上,直至落入腦海,變成可見可感的節拍。
下一瞬,紀和玉踩著這樣的節拍,右刀齒輕盈點冰,高高躍起!
這一刻,不管是現場的還是直播間裡的所有觀眾以及裁判,都下意識睜大了眼睛,借助大屏幕的放大仔細看著這一幕,看著紀和玉點冰起跳的動作,也計數著他轉體的周數。
一周、兩周、三周、四周——
真的是4Lz!
“太不可思議了!”觀眾席上,一位M國觀眾沒忍住讚歎道。
在他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手已經比大腦的克製更快地,開始鼓起了掌。
對很多觀眾來說,掌聲像是一種神秘的開關,它可以直白而熱絡地控製氣氛,也可以簡單地傳遞情緒。
就比如現在。
當有一個觀眾“一不小心”打開了這個開關的時候,產生的效應無疑是立竿見影的。
人的情緒就像多米諾骨牌,隻要有一個人鼓掌,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人鼓掌。
哪怕紀和玉這一跳才剛剛起跳,所帶給觀眾們的震撼也已然是真實存在的。
無關資曆、無關國籍,唯有驚歎而已。
在大獎賽的前兩站比賽上,紀和玉所展現的跳躍僅僅是4F就已經足夠令人震撼,現在拿出了比4F難度更高的4Lz,無疑更加令人瞠目結舌。
對跳躍來說,哪怕滯空感再好,從起跳到落冰,其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現在也不例外,僅僅是一眨眼的功夫,紀和玉就要落冰。
紀和玉的4Lz本來就不成熟,加上腳下這片冰場製冰習慣偏硬,非常不利於紀和玉的發揮,因此自點冰起跳的那一瞬間,紀和玉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肉就開始協同發力,極力調整著自己身體軸心的變動,控製著這一跳的足周。
然而,不妙的是,自他起跳的那一瞬間,腳踝就開始隱隱作痛。
更硬的冰場意味著起跳時需要更大的力度,而勾手跳的點冰起跳,又全靠紀和玉傷了的右腳來完成。
膏藥也好,止痛藥也罷,藥效其實也就那樣,在劇烈運動和刺激之下,很快就來到臨界點,直至瀕臨痛域。
冷汗從紀和玉的額角滲出,也就是那一瞬間的事。
腫脹的腳踝叫囂著自己的疲憊不堪,像是在用疼痛告訴紀和玉,你的身體狀況根本就無法負擔這樣高難度的跳躍,無法完成這場背水一戰的節目。
你的準備還不夠。
腳踝上腫脹的地方變得灼熱,這是紅腫得更加嚴重的先兆,伴隨著軟組織的扭曲充血,甚至讓紀和玉起跳時都似有似無地遲滯了一下——
但那又仿佛隻是人們的錯覺。
冰麵上,紀和玉點冰的動作一如既往地輕盈。
與刃跳相比,點冰跳更能代表紀和玉的特色,因為骨架纖細的緣故,紀和玉在點冰時常常顯得分外輕盈,點冰的動作乾淨得肉眼難以捕捉,pre幾乎不存在,這樣高質量的點冰,在圈內是十分難得一見的。哪怕是跳躍之王葉甫蓋尼,在點冰跳上也很難說自己比紀和玉做得更好。
紀和玉這一跳延續了他點冰時一貫的優點。
乾淨利落到不可思議。
然而,雖然這一跳的起跳非常漂亮,在離冰的那一瞬間,紀和玉卻心道糟糕。
對優秀的花滑選手而言,他們起跳的時候往往就能判斷自己這一跳能否成功,就比如現在,紀和玉剛離冰,就知道自己這一跳的起跳高度還是不夠。
因為腳踝扭傷的緣故,這幾天沒怎麼上冰,自然也就無從在冰場上練習4Lz,找到一個在這樣的硬質冰麵上成功完成這一跳的合適起跳高度。
因為受傷外加冰質偏硬的緣故,紀和玉的起跳發力沒能達到他預期的最完美水平,這也就導致了起跳高度稍有不足。
不足的高度很容易導致不足周或是落冰的失敗。
不足周尚可以通過加快空中轉體的速度來彌補,落冰失敗則隻能在騰空以後極力調整自己的軸心。
但這又意味著一個新的問題,他沒辦法兼顧提高轉體速度與調整落冰的軸心。
在這兩者中,紀和玉絲毫沒有遲疑地選擇了要足周。
沒有足周的4Lz的分值隻相當於一個3Lz,分差可以達到5分,就像波爾卡諾今天失敗了的那個4Lz一樣,不足周的失誤會大大拉開他與領獎台的距離。
而可能失敗的落冰,則意味著腳踝與膝蓋在落冰的那一瞬間都要承受無比巨大的衝擊力,他本就不好的傷勢可能因此加重……
但他已經無路可退了。
此時,不管是現場的還是直播間裡的觀眾,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將目光落在冰場中央的紀和玉身上。
紀和玉能成功落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