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箏、琵琶、長簫……數種樂器此時一道奏響, 鏗鏘有力的樂音如滔滔不絕的洪流,自鼓膜一路上行,直至演化為紀和玉奪金之路上的不竭動力。
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了冰場中央這個才剛剛年滿十八的選手身上, 為他的表現牽動心弦。
沒人能忘記,在昨天的短節目最後, 這位年紀輕輕的華國選手, 以如何震驚世人的方式,跳出了花滑史上的第一個4A, 雖然隻是一個並不成功的4A, 但也已經足夠驚天動地。
而在今天的自由滑裡,紀和玉還剩最後一個A跳沒有完成, 所有觀眾都忍不住去想,這位橫空出世的華國選手, 是否會再次嘗試衝擊4A?
明眼人都看得出,紀和玉眼下的狀態很差,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敢再衝擊一個4A嗎?
所有關注著這場比賽的人,都聽見了自己急促的心跳聲。
撲通,撲通, 撲通。
恍惚間,冰場中央的紀和玉似乎也聽見了來自觀眾席的、雷動的心跳聲。
似乎全世界都在為他這最後一跳所驚動、所振奮, 甚至是有了生命力。
冰場上回旋的激越樂音構築起了所有華夏兒女共同仰望的那座巍峨長城,自然也燃起了紀和玉心底最熾熱的火光。
乳酸在四肢大量堆積, 刺激著神經末梢, 令紀和玉的雙腿都有些發軟,隨著體能的劇烈消耗,大腦的缺氧帶來陣陣眩暈, 耳邊響起的嗡鳴同樣惱人,注意力的集中都逐漸變得困難。
肺裡的絞榨感令紀和玉甚至不敢在最後一躍前深吸口氣,生怕氣體的過度充盈會激起他一陣劇烈的咳嗽。
離金牌隻差最後的一步之遙,他決不能在這裡倒下!
樂聲化作密匝的節奏,如流水一般彙入紀和玉的大腦,指引著他跳躍的動作。
踩著激昂的鼓點,紀和玉以左前外刃向前滑行,抓住音樂的節拍,左前外刃蹬冰起跳,雙手上舉,高高躍起!
隨著紀和玉的躍起,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到了這一刻,所有的痛楚似乎都消失不見了,紀和玉的大腦甚至有一瞬間的空白,除了音樂,除了足下的冰場,除了他正演繹的這支節目,紀和玉什麼也看不見了。
他的狀態本來應當糟糕到極致,但紀和玉卻覺得,自己的身體前所未有的輕盈,甚至能輕而易舉地調動起每一寸肌肉,共同完成這個被認為是不存在的高難度跳躍。
視覺漸漸變得模糊,不知是因為疲憊、疼痛還是缺氧,若非多年的訓練令紀和玉的肌肉記憶根深蒂固,他或許都要看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
但現在,紀和玉無需考慮這些。
他離冰之後才開始轉體,在空中旋轉的軌跡那樣乾淨漂亮,每一周都很確切,透過慢動作鏡頭,可以清晰地數出紀和玉的轉體周數。
半周、一周、兩周、三周、四周——
四周半!
甚至,是比昨天短節目上起跳高度更高,跳躍遠度也更遠的四周半!
身體輕盈到極致,帶來的就是跳躍時的舒展自如、從容不迫,上舉的雙手高過頭頂,將紀和玉本就比例極好的身形進一步拉長,視覺效果極好,簡直不像是一個跳躍,而像是在空中起舞。
這不僅是一個4A,甚至,是一個雙手上舉的4A!
事實上,在訓練中,紀和玉不是沒有嘗試過舉手4A,但舉手跳的難度實在太大,上舉的雙手使身體軸心提高,跳躍時的動作也就更難掌控,以紀和玉的身體力量而言,實在太難完成,不采用雙手上舉的Rippon技術時,紀和玉的4A成功率尚能達到兩成,倘若舉手跳的話,甚至一成的成功率都沒有!
至於剛剛這一跳,完全就是紀和玉身體比大腦速度更快,下意識而為之的產物。
因為情緒到了,他覺得這裡值得一個舉手,值得更加激越的、更加大開大合的動作。
而所謂“情緒”,不單單是音樂的情緒,更是紀和玉自己的情緒。
這是本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可以毫無顧忌、毫無保留地爆發,可以將自己所有力量都迸發出來,向著金牌發起衝擊。
身體本能以及潛藏於內心深處的,對勝利以及對一場完美驚豔的表演的渴望代替大腦做出了決定,令紀和玉不自覺地完成了一個雙手上舉的高難度4A。
“他瘋了!”候分區裡,陳長興緊張到聲音都有些發顫,“他會摔跤的!”
不是他們教練組不信任紀和玉,實在是4A太“碰運氣”了,而雙手上舉,無疑就是在豪賭!
若是賭贏,結果自然是好,但若是輸了,所付出的賭注,幾乎是不可估量的。
一旁的雲澈唇角緊抿,眼底有一團墨色漸漸氤氳。
他不會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