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知音(2 / 2)

惑禪 一枝春茶 4138 字 2024-04-06

“此曲艱澀難奏,頗有些古韻,彈奏起來令人頗覺哀婉淒切,似有不儘憂思娓娓道來。自古以來曲能傳情,奴深感此曲中情感充沛,意蘊悠長,想必作此曲之人不但技藝高超,還是個至純至性之人,同我的授業恩師倒是同道中人。”

思及此處又忍不住問道:“先生可知這作曲的是何人?既是首古色古香的漢樂,為何會流落到突厥商人手中?”

洛桑搖了搖頭:“這個……在下也不知。”

若是能讓師傅見到這張琴譜,定會奉這作曲之人為知音,玉珠不無遺憾地想。

她抬起手指輕輕撫過那張頗有些陳舊的羊皮紙卷,看向洛桑一臉歉然道:“隻可惜奴才疏學淺辜負了先生所托。”

洛桑卻是十分感激地搖了搖頭:“實不相瞞,先前在下遊曆諸國,也曾向途中遇到的多位樂師請教過,他們皆言此曲艱澀難奏。小娘子方才奏的那段已是常人所不能及,在下有幸聆聽已是感激萬分。”

他看了看玉珠手中的五弦琴又道:“不過在下曾從王後處得知大昭有一位嵇先生最擅五弦琴,若是能尋得他,聽他彈奏出此曲,在下這趟中原之行便也無憾了。”

玉珠有些慚愧地朝他笑了笑:“實不相瞞,閣下口中的嵇先生正是奴的恩師。隻是師傅他老人家一向神龍見首不見尾,奴也許久沒有他的音訊了。”

洛桑聞言愈發對玉珠肅然起敬來:“既如此,這張琴譜留在在下手中無異於明珠蒙塵,不如將其贈送給小娘子。待有朝一日小娘子尋得恩師,奏出此樂,便也不辜負了這作曲之人的心血。”

玉珠又怎肯奪人所愛,隻道:“先生美意,奴感激不儘。隻是先生愛琴成癡,奴實不忍奪先生珍重之物。先生若不介意……奴便將其抄錄下來以待來日呈給師傅,豈不兩全其美?”

洛桑自是欣然應允。

玉珠抄好琴譜又邀他改日到玲瓏閣聽琴,卻聽他道不日便將啟程返回吐蕃,又取琴奏了一首送彆之曲以謝知音。

琴音方止,便聽身後有人道:“大哥,你讓我好找。若不是這琴聲,還不知……”

玉珠循聲望去,對上一張麵容微黑的異域麵孔,二人皆是不約而同地露出一絲驚喜之色。

寒露寺的後山崖壁上保存著自前朝流傳下來數百幅佛家彩繪壁畫。

相傳前朝的皇帝為了弘揚佛法,教化萬民,於全國各地召集數百能工巧匠,耗時八年,耗資數百萬貫,在這石壁上鑿刻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萬佛之國。

時隔多年,朝代更迭,這些壁畫也早已年久失修,在歲月的洗禮中褪去了顏色,變得陳舊斑駁。

近日天竺、吐蕃等地的僧人遊曆至此,見此壁畫皆歎為觀止,於是向寒露寺的住持建言:“如此傳世之作,若不及時修繕保存,以待後世留觀,豈不可惜?”

住持聽後深以為然,於是向朝廷陳情,申請撥銀修繕後山壁畫。

恰逢本朝的太後亦是禮佛之人,皇帝有意通過這樣的一樁小小善舉向太後聊表孝心,於是大手一揮立刻便同意了這個請求。

朝廷的錢款撥下來,住持便刻不容緩地召集僧眾安排修繕一事。

陸珣受住持所托與弘遠等人一道協助工匠們修複這些壁畫。

這是一項繁複浩大的工程,僅是顏料的選取與配色就頗費些工夫。

更遑論大大小小的菩薩、佛陀等形象皆須翻閱典籍,根據那些佛經中的記載儘可能地做到還原二字。

眼下又是三伏天裡,晌午間更是暑熱難耐。

梧桐苑內負責看門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