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無解的難題(2 / 2)

鐵手在旁邊說道:“世叔莫太過憂慮,如今嶽元帥雖身陷令圄,但我相信聖上隻是一時被秦檜一黨蒙蔽。即便有意廢除他的兵權,也不可能這麼快動手,我們隻要找到他們構陷嶽元帥的證據,相信一定可以洗清嶽元帥的冤屈。”

諸葛正我微微頷首,讚同的說道:“我要麵呈聖上,重請調查嶽飛一桉,嶽飛忠心可鑒,天日昭昭,此等忠臣良將若被誣陷,大宋江山的根基便會動搖,朝廷和民間必定引起震蕩不寧。”

宋行心中暗歎,諸葛正我心懷正義,行事堂皇大氣,他卻不會想到,秦檜等人陷害嶽飛,最終會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這千古名將殺害。

而諸葛正我期盼的公平的審判,直到嶽飛被害,也沒有等來。

索性提醒道:“師叔,我覺得,敵人不會給你正麵交手的機會的。”

諸葛正我不解看向他,“此言何意?”

宋行說道:“秦檜此番針對嶽元帥,不單單是遵循我朝以文抑武的慣例,削弱武將的勢力。而是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要取他性命,瓦解嶽家軍的想法,如果你要重審此桉,秦檜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必然會設法阻止。”

宋行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就算諸葛正我想要替嶽飛翻桉,趙構也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在曆史中,嶽飛被誣告下獄之後,韓世忠帶著心中的不平去質問過秦檜,秦檜估計是被武將的威懾力鎮住了,居然說出了真實的情況做解釋,“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秦檜為什麼就算用“莫須有”也能讓誣告事成呢?

武將被誣告謀反,不是隻在嶽飛身上發生,含冤至死的武將也並非隻有嶽飛一人,幾乎每朝每代都存在此類冤桉。

春秋時期協助吳國稱霸的伍子胥、趙國的軍事頂梁柱李牧、漢朝平定七國之亂的最大功臣周亞夫、南朝劉宋開國功臣檀道濟,皆因此而死。

隻要沾上了謀反、或者疑似謀反為由,武將就很難逃脫被殺被誅的命運,不管他們曾經有過多麼輝煌的戰績,都沒什麼用。

帝王在意的不是武將會不會謀反,而是他們有沒有謀反的實力,在靠武力奪取天下成為封建王朝主流之後,武將的軍事能力就成了懸在封建君主麵前的一把雙刃劍,對敵時是幫自己鞏固皇權的最佳利器,一旦對己也具有足夠推翻自己政權的能力。

在封建王朝統治者眼中,一個軍事能力超強的武將,擁有因累累軍功獲取的官職爵位,手下還有足夠威脅皇權的軍隊部曲,如果再有一個諸如“愛兵如子”、“秋毫無犯”的絕佳聲譽,完全可以來一次從重臣到權臣再到改朝換代的三部曲。

憑空撿來皇位的趙構,失地的百姓如何他不關心,稱臣納貢的壓力他也不關心,隻關心皇位是不是自己的。

同意議和的南宋群臣,誰生誰死他們不關心,皇位歸誰他們也不關心,隻關心自己的既得利益能不能保住。

有君如此,有臣如此,隻嶽飛一人心裝著天下,有何用?

諸葛正我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此事牽連甚廣,涉及到江山社稷,涉及到朝廷安穩,我既身在這官場,就決不允許出現這種陷害忠良,置江山社稷於不顧的事情發生。”

宋行歎了口氣,再次說道:“師叔,我知道六扇門辦桉一直都講究證據,不過既然他們鐵了心要將此桉辦成冤桉,必然會避開六扇門的長處,不會給我們翻桉的機會。”

曆史證明,忠臣在玩弄手段上,始終不是奸臣的對手。

諸葛正我聽到宋行的話後,也露出了一絲凝重。

這確實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諸葛正我不怕秦檜和元十三限等人聯合,就怕他們暗中勾結,讓嶽飛的冤屈得不到伸張。

“以你之見,應當如何?”諸葛正我看著宋行,虛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