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極玄清道(2 / 2)

眾弟子見田不易臉色難看至極,更是嚇得大氣也不敢出。

蘇茹張了張口,似乎準備勸慰田不易,但看著垂頭不語的張小凡,不知想起什麼,歎息一聲,不再言語。

田靈兒則是笑嘻嘻的坐在旁邊,看著張小凡的笑話。

這些時日以來,田靈兒突然間多了一個和自己年歲相近的玩伴,縱然表麵上時常嗬斥,心裡卻也是有幾分歡喜的。

在她心目中,小師弟修為強不強的不要緊,重要的是大竹峰她終於不是最小的了。

田不易瞪大眼睛,滿臉怒容盯著張小凡,旁邊眾弟子都有同情之色,卻不敢出聲。

唯有宋行上前說道:“師尊,小師弟年紀尚小,或許是心性未定,是以修行速度稍微慢了些。”

在場人中,或許隻有他才清楚為何張小凡修行如此緩慢。

隻因張小凡除了修行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之外,還身負天音寺的鎮寺功法,佛門的至高法道——大梵般若。

佛門道家,曆史悠久,老死不相往來,修真之術也各自都起源於其思想流派。

以道家為例,其主旨在於一個“道”字,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道教則源於道家思想,便連太極玄清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以道家神話中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稱的“三清”說法而命名。

道教修真,講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禦自然造化,化為大威力。

反觀佛門,主旨卻在“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又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家修真,注重體悟自身,照見五蘊,“能以一般若而生八萬四千智慧”,就是這個道理。

佛道思想迥然而異,修習法門自然也是背道而馳,隻是數千年來各自守秘,不為人知。

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煉氣,要張開全身七竅毛孔,引天地靈氣入體沿經脈運行,以此鍛煉穩固身體元氣和內絡經脈。

佛門心法卻要求入寂滅境界,閉塞全身意想行識,以己身為一世界,獨見自性,以深心真元,固本培元。

所以宋行猜測,兩門背道而馳,截然相反的修行功法,才是張小凡修煉至今毫無起色的原因。

聽到宋行為張小凡求情,田不易更是惱怒,憋在心中的怒火再也掩飾不住,劈頭蓋臉怒斥道:“你還好意思說,身為大師兄,我讓你負責教導老七,三個月你就教導出這個成績?”

眾弟子見宋行挨訓,更是戰戰兢兢,恨不得縮到桌子底下,深怕田不易怒火燒到他們頭上。

蘇茹見田不易訓斥宋行,沒好氣的說道:“好了,我知道你心裡不痛快,但是這和大仁有什麼關係。老七修行慢了些,日後好好教導便是。”

見蘇茹開口,田不易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宋行卻再次開口道:“師父師娘,小師弟這些時日修行緩慢,我也有一部分責任。弟子近日炁聽呼吸,凝神合道,存神行炁,有感於要突破,所以疏於教導小師弟了。”

田不易和蘇茹聞言同時色變:“什麼,你突破玉清第八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