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2 / 2)

“我喜歡蕭家。”李長安真心稱讚。

當然如果你家祖先能把古代文學經典書目《昭明文選》寫的短點就更好了。

蕭臨光耳尖紅了。

李長安開始頻繁拜訪朝中大臣。

楊國忠忙著收集李林甫謀反的證據沒有時間關注此事,可李長安頻繁拜訪大臣之事還是傳到了李隆基耳中。

李長安理由充足,要不然就是作為後輩拜訪一下李唐宗室的長輩,要不然就是都喜歡文學上門交流一下詩賦,要不然就是陪同朋友一起拜訪長輩。

李隆基年輕時候下過旨意,不允許皇子皇孫結交大臣,可他沒有不允許公主結交大臣。

更何況李長安每次也都沒有和朝臣私下相處。

隻是在李隆基看來越發礙眼。

十一月初一,大朝。

也是李長安獻俘的日子,她也隨著上朝了。

兵部侍郎韋見素參右相楊國忠謊報軍情,隱瞞劍南兵敗事實,欺君犯上。

楊國忠連日來忙於給李林甫謀逆製造證據,忽然被參十分詫異。

他沒想到王鉷死了以後還有人敢揪著他隱瞞劍南軍務一事不放。

這個人還是他先前認為柔順可用的韋見素。

楊國忠麵上露出了被背叛的憤怒:“兵部侍郎言本相瞞報軍情,可有證據?”

楊國忠依然打算先拖著此事。

“臣有證據。”

韋見素是李長安自己人,李長安給他的證據自然比給王鉷的證據要充足太多了。

“黎州之地已失近半,陛下倘若不信臣可以派人去查看是否失地,倘若鮮於仲通打了勝仗,為何大唐反而會失去土地?”韋見素一語點中了最要緊的證據。

戰報可以偽造,傷亡可以隱瞞,但是後退的戰線沒法隱瞞。

李隆基隻要派人一去探查就知。

韋見素步步緊逼:“臣還想問楊相,楊相為何會下令在兩京和河南河北之地強行募兵?倘若南詔形勢當真如楊相所言那般順利,那麼平定南詔應當是易如反掌之事,為何還要加兵?”

楊國忠啞口無言,韋見素是兵部侍郎,朝廷要征兵就要經過兵部,他當然知道楊國忠下令征兵之事。

隻是先前他一直柔順不發聲,楊國忠還以為他想要投靠自己,就沒有把他放在眼中。

誰知曉……

李隆基也生氣了,他冷冷看著楊國忠:“楊國忠,你當真欺君犯上,謊報軍情?”

“臣也沒去過劍南啊,臣一直在長安城,劍南之事,臣也不知曉。臣遠在長安城,所得軍報都是鮮於仲通呈上來的消息。”楊國忠對上李隆基的冷眼,很自然選擇棄車保帥。

把罪責都推到了鮮於仲通身上。

聽到楊國忠的辯白,李隆基沒有全信,卻也將信將疑暫時饒過了楊國忠。

“鮮於仲通欺君,罷免劍南節度副使之位,壓入長安處置。”李隆基最恨有人敢欺瞞他,當下便處置了鮮於仲通。

韋見素悄悄和李長安對了一眼,有垂下眼皮恭敬詢問:“軍中不可一日無將,臣鬥膽請示陛下該派何人代替鮮於仲通?”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

大唐重視西北,輕視南方,精兵猛將都在西北,要不然他也不會讓楊國忠暫代劍南節度使,就因為這個位置不重要,所以他才隨意加給了楊國忠。

本來一個小小南詔叛亂他也從未放在眼中過,誰知道竟然拖了這麼久。

派誰去呢?李隆基有些犯難,大唐將領本就不算多,要不然也不會讓安祿山一人兼任數鎮節度使了,北方的契丹回紇和西邊的吐蕃也是強敵,不能動西北的將領。

“兒臣想要請戰。”

一道清脆的聲音打斷了李隆基的思考,李隆基視線跟著落在了站出來的李長安身上,凝固住了。

“你?”

李長安道:“兒臣是大唐公主,自當保衛大唐。”

李隆基不願意李長安再掌握兵權了。

可他一時間卻也沒想出來有什麼……

“陛下不可!”

沒等到李隆基先找出來什麼理由,其他人先跳出來了。

是往日在朝堂上如透明人一般的左相李適之,他今日竟然開口了。

“陛下,壽安公主乃是我李唐的公主,豈能一直待在不毛之地?何況壽安公主年紀也大了,常年待在外麵,和咱們宗室中的老臣都不熟悉,如今也到了該選駙馬的年紀……”李適之絮絮叨叨道。

李隆基額頭青筋挑了挑,不提便吧,李適之這麼一提李隆基又想起來下麵人稟告的這段時間李長安的行事了。

整日結交大臣。

可偏偏李適之除了是左相之外也還是李唐宗室之人,算是李隆基的堂弟,他出於長輩的意思這麼關心李長安,李隆基也找不出來毛病。

“壽安你覺得呢?”李隆基忽然詢問李長安。

李長安看著李隆基笑了笑:“兒臣也挺願意留在長安,諸位叔伯對兒臣都很好,其他大臣也對兒臣十分友善。”

李隆基低頭打量著李長安,似乎在想這個女兒當真是天真無邪還是故意把結交大臣掛在嘴邊上。

他老了,他的臣子中有一些還沒老,他們想尋找更年輕的靠山。

“楊相,你認為呢?”李隆基表情變幻。

楊國忠腦中閃過楊玉環的那番話,又想到把李長安扔到劍南去平亂,南詔叛亂就再和他沒關係了。

“臣認為,壽安公主戰功赫赫,有公主擔任主將,不日就能平定南詔叛亂。”楊國忠終於還是開口了。

“公主已經去過朔方了,再去劍南也輕車熟路。”

是啊,李長安已經結交完了邊將,再把她拘在長安也不能阻礙朔方將領和她親近,反倒是會讓原本和她不熟悉的朝中大臣有機會與她交好。

李隆基衡量著得失,最終覺得政變都得在長安城發生,既然已經沒辦法把李長安關在十王宅裡軟禁了,那倒不如退一步把她扔的離長安城越遠越好。

劍南那個地方又沒有精兵,縱然日後她真要作亂自己也能調動北邊的軍隊防備她。

“那年後,壽安便去劍南赴任吧。楊國忠被鮮於仲通蒙蔽瞞報軍情,奪劍南節度使一職,壽安公主收服回紇一部,加劍南節度使。”李隆基沉聲做出了決斷。

並且下定決心隻要他在長安城一日,就不會讓李長安再回到長安有政變機會。,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