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大仙翻看著眼前的經書,仔仔細細的又看了一遍。
經書記錄在一塊玉石上,玉石則在手中,他在思索。
對於一般人的來說,他這個地仙之祖,與世同君,與三清為友,身份尊貴。任誰見了,都要給他幾分薄麵。唯有他知道,自己是個邊緣人。
邊緣人的意思,就是這天地間的大事,與他無關,他參與不得。
既不是棋手,也不是旗子,倒像是路邊的石頭與草芥。
若是三界之中,亂戰紛爭,他這裡無憂無慮倒是一個好地方。
但現在,三界非常穩定,玉帝高坐淩霄寶殿。他這個地方,倒像是個沒有人問津的小旮旯。
三界之中,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上。鎮元大仙深刻知道這個殘酷又真實的道理。
佛法東傳,取經人的計劃,鎮元大仙還是有所耳聞的。乃是玉帝捧如來,利用如來壓製東方崇恩聖帝與紫微北極大帝的勢力計劃。
佛與道,都要歸他這個玉帝掌控才行呐!
為帝者,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如此才可以遊刃有餘。隻要掌握了平衡,玉帝便是三界之中最具有權勢之人!
那取經人的隊伍,恰巧經過他這個萬壽山!原本他計劃,為難一下取經人,再賣他一個好,與猴子做個結拜!這樣出身道門的他,可以在佛道中間搖擺,以後看情況獲得更大的利益。
許多被佛門拉攏的人,也是這麼想法。
但有一個東西,橫空出世了,那就是《吠陀經》。赤裸裸的揭露了“吃人”的方法,讓人讀了之後恍然大悟。
玉帝的權力從哪裡來,他一個人能掌握整個三界嗎?不是得依仗天庭的神仙嗎?
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不要玉帝了?是不是可以共和?
按照《吠陀經》第二版所說,可以組建“仙佛會”,少則五七人,多則二三百人。遇到事情,大家投票舉行!人人都可以參與,人人都可以舉手,實在是太妙了!
原本隻有一個位置,忽然變成了一堆位置!
可以讓原本退出曆史舞台的old仙人,換個馬甲,重新出現。也可以讓根基不穩的new仙人,合縱連橫!
對於很多潛伏在三界之中的邊緣人來說,太妙了!
完美的解決了,辛辛苦苦為他人作嫁衣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大家拚到最後,隻有少數人稱帝稱王,獲得利益!
這樣的人,不是賢者,什麼是賢者?
這樣的道理,不是真理,什麼是真理?
於是當唐烎師徒幾個人來到萬壽山五莊觀的時候,鎮元大仙大開觀門,四十八位弟子羅列兩旁,鎮元大仙親自迎接唐烎。
“法師自遠方而來,一路跋山涉水,實在是辛苦!”鎮元大仙頭戴紫金冠,穿著鶴氅說道。
“失敬失敬!”唐僧下馬與鎮元大仙說道:“怎麼感勞碌主家親自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