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啟王的德治之路:從失敗到勝利的大逆轉!(1 / 2)

通史演義 小衛的 4032 字 11個月前

《通史演義》全本免費閱讀 []

卻說神禹用臣子繼承了君位,啟王則以兒子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他們都在盛世的中期,國家治理得非常好。然而在盛夏之後,炎熱的氣息逐漸消散,陰涼之氣開始潛藏。元年丁亥這一年,鈞台召開了一次諸侯會議。當時九州之牧和各個國家的君主都來參加了朝會,隻有扈國的君主沒有到場。有扈國位於如今鳳陽府的九嵕地。九州之牧請求征伐有扈國,向啟王說:“我們的先王恩德遍布四海,與人和睦相處已有多久!然而在塗山之會,諸侯防風氏沒有到來,先王便將其戮殺。先王的恩德自信足以感化天下,所以才能殺死防風氏。如今我的德行,不自知是否足夠感化天下。或者我的德行不足以避免被侮辱,這也說不定。有扈氏沒有到來,是我的罪過。如果我用兵力去征伐,如何能繼承先王的事業?我將自己改正過錯。”於是,他加強修養,努力推行德政,三年後天下大治。

但是扈國的君主並不肯服,仍然不遵守正統朔,不遵循人的規矩,不勤於處理民事,違背常理,殘忍對待人民,十分無道。有人善意地勸告他,希望他能夠改正,但他卻不遵守禮法,相信他的虛偽之言,變本加厲,更加惡劣了。九個牧和萬國聯合請求出兵攻打扈國。這事發生在己醜年的秋季,啟王於是命令興師動眾,用齋車拉著遷廟的主神一同出征。

軍隊渡過盂門,越過梁山,在甘地之野擺開陣勢。於是召集了六軍將士,對他們說:“各位將士們,我向你們發誓:‘扈國的君主不尊重五行,忽視三正,天命已經決定要消滅他們了。現在我隻是順從天命,執行天的懲罰。在戰鬥中,如果你作為車輛左側的戰士不向前進攻,那麼你就不會與命令保持一致;如果你作為車輛右側的戰士不向前進攻,那麼你也不會與命令保持一致;如果你駕駛的車輛上的馬匹不正確,那麼你也不會與命令保持一致。如果你們聽從命令,就會在祖先的廟前受到賞賜;如果不聽從命令,就會被斬首在社廟前,我還會將你們的子孫淪為奴隸並殺戮。’”

誓師已經完畢,開始調動兵力,敲響戰鼓向西進發。扈國的居民得到消息後,立即通報了扈國的君主敖奇。敖奇率領著六百名勇猛的戰士和九千名頑強的百姓,驅趕著毒獸作為前陣,後麵跟著堅固的戰車。馬匹披掛著鐵甲,人們身穿鎧甲,奮勇展現出凶殘的一麵來抵抗夏王的軍隊。夏朝國王的六個師雖然總共有七萬五千人,但他們都是太平時期的百姓,很久沒有經曆過戰爭了。自從涿鹿之戰以後,黃帝、堯、舜、禹等君主都以德治國,征伐戰爭很少發生。在禹治理時期,曾經有苗族的叛亂,禹運用神將禺強、唐辰等將領製服了他們,現在他們都已經成神離去了。禹還製定了一套車輛管理法,任命奚仲為車隊的管理人,使得車輛行駛時不會偏離軌道。現在奚仲已經去世,伯益年老體弱,未曾參加征戰,皋契、垂均也都已經去世了,隻有雍州牧和四個地區的領袖留在軍隊中擔任督陣的職責。加上人民缺乏勇氣,人們的心態也與過去不同了,雖然擂鼓聲不斷,但卻沒有士氣高昂的感覺,儘管發布了動員令,但人們的誌氣卻並不強。

當時扶風國的君主台隃是太昊的後代,擔任前軍的指揮官;上卿太宰庭兆是皋陶的兒子,擔任前右軍的指揮官;貳卿少宰子昭明是契的兒子,擔任後左軍的指揮官;貳師少尉蒼連是蒼舒的兒子,擔任後右軍的指揮官。啟王與雍州牧、後稷的兒子姬棨璽一起,率領著後軍。

兩支軍隊已經列陣完畢,敖奇帶領著他的隊伍驅趕著毒獸,殺向夏軍的陣營。扶風氏的百姓與有扈氏的地界相近,一向畏懼有扈氏的威勢。如今又遇到毒獸衝過來,戰馬驚亂翻覆,士兵們紛紛各自逃命,前麵的部隊被打敗了。庭兆率領左師部隊與敵人交戰,但凶猛的野獸攻擊了他們的先鋒將領,使得他們隻能圍繞著戰車進行防守。共工桓率領著右軍勇敢地衝向敵軍,展現出了他們的武勇,後來又得到了後右軍的支援,與敵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大戰。從午時到酉時,雙方互相傷害,也都不能戰勝對方。啟王於是就告誡後麵的軍隊要堅固防守,下令命五位將領按兵不動,不要出戰。敖奇的軍隊也損失慘重,隻得率領殘部撤回。

共工桓說:“可以再次攻擊有扈氏的軍隊。”啟王說:“不可以。我的國土並不狹小,民眾也不少。如今無法戰勝他們,是因為我的德行淺薄,教化不良,怎麼還能再追擊呢?”為子昭明進言說:“先前的軍隊潰敗,是因為將領指揮失當,導致軍隊失去紀律;士兵受傷,是因為將領平時的訓練不夠優秀。為何不懲罰這兩個人以警示其他人呢?”啟王說:“我自己沒有用德治國,而隻是使用了刑罰,導致士兵的信任和理解不同,因此才會失敗。這與其他將領無關。”於是,他下令班師,前往虞都的蒲城停留,並且向帝舜進行祭祀。他收斂軍隊,解除了威嚴警戒,不再演奏琴瑟,不再敲響鐘鼓。沒有坐在雙重的席子上,也沒有吃兩種味道的食物。他們尊重道德,尊重功績,懊悔自己的錯誤,同情百姓的疾苦。於是六軍的士兵感受到了君王的誠意,他們不再懈怠,反而更加努力訓練,一個個都充滿了鬥誌,準備好了去戰鬥。君王再次發動誓師儀式,嚴格分派部隊,加快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