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在牧羊的時候,喜歡和一群孩子們玩耍,他總是自稱是王者,讓這些孩子們扮演文武百官來朝見他。在群兒中有不服從他指揮的人,他就會命令其他孩子去打他。有一次被打的孩子因為不滿少康的指揮,便辱罵他說:“你這個沒有父親的壞孩子!”少康就會回家哭泣著問他的母親,母親會說:“你不要和彆人起爭執。”然後一定會流淚責怪他。在放牛的時候,他也經常和其他孩子們一起跑到高岡上玩耍,排成隊伍或者列隊戲耍,還總是說:“我日後做了天子,就要以這座岡為鈞台。” 後來母親聽說了這些事情,並且痛斥他不應該這樣說。成為了牧正之後,他開始修身養性,尊敬禮儀,追求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古代聖人的典籍。因此,他聽說嵩山上有一位木匠隱居其中,就前去拜訪他,希望得到他的指點。而他並不提及自己的身份。所以槃木對此感到奇怪,說:“這個孩子有天子般的氣質,一定是帝王的後代。”他堅持詢問,得知是後相的兒子,兩人抱在一起痛哭道:“我們的君主有後代了!一定要自愛,因此教導他經典謨、訓誥,並傳授他黃帝的兵法。”少康回到有仍之地後,又在河陽和陝東之間找到
方法。在這過程中,少康的思想深邃,德行高尚,最終成就了卓越的聖德。
少康二十九歲時,在庚午年,他的兒子季杼已經八歲了。季杼天資聰慧,少康便決定讓他跟隨崇開一起學習。經過數年的學習,崇開又發現了一個隱居的夫妻士人,他們在漳淇之間靠雙手勞動謀生。這位男士名叫戴寧,女士名叫女艾,曾經是仲康的仆人和臣子。女艾相貌不好,但是品性堅貞,力氣能夠舉起重達百鈞的物品,口才很好,能夠善辯高明,懂得如何順應他人的意願。戴寧因為家國覆亡,他和妻子一同隱藏智慧,隱居在河陰,非常憤慨並懷著強烈的願望去替夏後氏複仇。但是他沒有找到施展才能的機會,直到遇到了崇開,他和妻子一同帶著兒子前來拜訪少康,希望能夠為他效勞。少康非常高興,他和三人一起商量大事。崇開深諳帝王之道,戴寧懂得世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