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在位五十九年,是所有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享受安寧時間最長的。因為一個朝代的衰落,往往就是在長時間的安定之後。在長期的治理中,可能會潛伏著無法預料的禍端。然而,這並沒有降低夏王作為國君的地位,因為人們不以地位的安穩為最終目標。夏王能夠時刻不忘尊敬和警惕,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所以能夠在夏王的位置上長久地保持穩定,沒有遭遇危險和禍害。一個君主在位五十六年卻沒有過錯的情況,是非常難得的。後人馮猶龍稱讚道:”器物用久了會損壞,樹木生長久了會生蟲。井水用久了會變渾濁,羞恥心保持久了會變得腐朽。天地之間的事物,長久不變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持續久了會出問題,感情維持久了會變淡。勤奮持續久了會變得懶惰,安定久了會麵臨危險。所以,任何事物持續久了,其最終結果都容易崩潰。夏朝有不降,商朝有太戊。隻有這兩位國王,長久地堅守著他們的信仰和道義。因為他們長久地堅持正確的道路,所以才能長久地保持穩定。桀驁不馴最終導致夏朝滅亡,紂王殘暴最終導致商朝滅亡。唐玄宗的開元天寶時期,雖然曾經輝煌一時,但最終還是斷送了唐朝的江山。唉,真是令人惋惜!“
夏王仁慈、重視道德,而且明察秋毫,能夠辨彆人才,做出決策,不受束縛於舊有的規矩。然而,夏王的兒子孔甲不善良,可能會影響到王位的傳承。夏王擔心自己死後,群臣會像以前數世一樣立孔甲為王。因此,在病重時,夏王提前把王位交給了他
的弟弟扃。夏王召集他的大臣,告訴他們,說:“天下,是一個重大的事物。才能淺薄、精力不足的人是無法勝任治理天下的重任的。我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才能有限,精力也不足。我死後,希望各位賢德之士能以我的弟弟為領袖。我的弟弟雖然才能不算出眾,精力卻十分充沛,沒有慵懶之情。也許他可以繼承我的事業。如果將王位傳給我的兒子,那夏朝恐怕就要衰落了!”太宰駒濡說:“在先王的時代,王位是通過**傳給子孫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規矩。現在如果突然違背這一規矩,就容易引起懷疑和混亂,是不可取的。”司徒於寬說:“現在人們的心思已經不如上一代那麼樸素,因此今天的做法隻能遵循前人所製定的規矩。在堯舜時代,人們的心思比較純樸,天下艱難,因此不傳子孫也不會被視為異常。但是現在人們的心思比較淺薄,天下相對平安,如果不把王位傳給子孫,就會引起爭端。這是不可取的。”少宰史和說:“先王禹已經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君主今天為什麼懷疑這個做法呢?”群臣的意見紛紛不一,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應該改變這個傳統。夏王受到了這些意見的影響,命令大臣們暫時退下。
夏王躺在床上,思考著問題:“如果我聽從群臣的意見,那麼我的兒子確實不能勝任王位,難道要用我的位置來危害他嗎?這樣會毀掉我的國家。如果我隻相信自己的想法,可群臣的意見都是一致的,為什麼隻有我一個人不同呢?難道所有的群臣都不是賢聖之人,隻是隨波逐流,墨守成規,隻會談論吃飯穿衣之類的瑣事嗎?如果能夠像夏朝的少康時期那樣,能夠找到崇開、靡寧等人這樣的賢士,就好了。但是那些人都已經過世了,崇開的弟子洞矩雖然還活著,但已經年老退隱山林了。”
夏王在夜間心中猶豫不決,突然夢見四麵天空飄雪,日月黯淡,雲霧密布,山河搖晃。夏王非常害怕,於是默默地禱告天地,希望能夠回到清平世界。他隻說了幾句話,就看見南方的雲彩消失了,隻有四顆明亮的恒星閃耀在天空中。夏王看到這一幕,便向這四顆星祈禱。突然間,雲霧消散了,風雪停止了,日月山河恢複了往日的景象。夏王非常高興,一呼即得,才意識到原來這隻是一場夢境。夏王心想:拆分開“天駟”這個詞的含義。天駟是指房星,房星代表房間,房間是門戶的洞穴。門戶是室內的通道,通道是規矩的形狀。在我臣子中,能解決我的疑慮、堅定我的意誌、安定我國的人,難道不就是洞穴和規矩的象征嗎?這個人雖然年老,但卻是可以商討國家大計的人才。第二天,王便召見了洞矩。
洞矩已經在山裡隱居了三年,對朝廷的政事毫不關心。他隻是在家裡**冥想。但是突然間,他想到國中的夏王正在病中,而且他的兒子不適合繼承王位,必然會引起君臣之間的爭議。就在他思考之際,突然間有一陣風從門戶處拂過他的席子。洞矩感到有些不尋常,於是他用卜筮的方式來尋求答案。他心中默想:“這一陣風似乎是一種信號,它雖然柔弱卻持續不斷,聲音洪亮而和諧。這是不是代表著夏王的命令即將到來呢?”於是,洞矩便命令家人打開門戶。他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在這時,果然有夏王的使者前來傳達他的命令。洞矩便召來人接受王的命令。但是,洞矩卻謙虛地拒絕了這個重要的任務,說道:“我已經年老體弱,不足以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夏王的使者說:“國君有重要的問題要向夫子請教,這不僅僅是賞賜爵位那麼簡單。您為什麼還要辭謝呢?”洞矩再也無法推辭,於是就前往夏王的宮廷。他戴著竹冠,穿著布袍,來到王都朝見夏王。
夏王見到洞矩來了,非常高興。他問洞矩:“我召您前來,您覺得是為了什麼?”洞矩回答說:“您召我前來,難道不是因為您在考慮子嗣問題而感到煩惱嗎?”夏王聽到洞矩的話後,非常高興,說道:“您是怎麼知道的?”洞矩回答說:“我看到了您的氣息,它很長而且深沉,您的思慮很遠很深,心中充滿了疑慮,所以我能夠知道。”夏王非常高興地說:“你真是崇太師的再生啊。你猜猜看我的心意是什麼?”洞矩回答說:“大王的心意在您的子足之間,想要提拔賢才並交給他們重任。”夏王非常高興,說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呢?”洞矩回答道:“我看到您的麵色和緩,但是您的外表並沒有表現出來。您的思慮很遠很深,但是您的心意並沒有私心,所以我能夠感知到您的意圖。”夏王再次高興地說道:“您真的了解我的心意。那麼,您知道官員們的意見嗎?”洞矩回答:“官員們的意見,肯定都認為不可行!”夏王問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呢?”洞矩回答道:“這很容易了解。官員們中沒有一個人有遠見,而您的眼光卻超出了常人之上,因此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夏王說:“好吧,那你認為該怎麼辦呢?”洞矩回答說:“關於帝王的事情,需要順從天意。天的意願,在於使人民安定。人民的安定與否,取決於是否遇到合適的時機。時機來臨時,天不得不如此。天意表現為偶然,人不得不順從,這叫做隨時。時勢,是天人之間的道理。而隨時,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