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以此來激怒桀王。桀王非常憤怒,想要殺死元妃。妹喜聽後大聲勸諫說:“君王為了我這個卑賤的妾室而傷害了元妃,天下人會不服,朝臣也會議論紛紛。況且,如果君王您後悔,又怎麼挽回呢?這並不是為了保全臣妾的做法。我請求您賜我一死,以使事情得到平息。”妹喜說完後,又哭泣起來。桀王抱起了妹喜,不願意放開她,也不想反駁她的話。他大聲喝退了在場的侍女,自己和尉妹歡喜在一起,妹喜的悲傷稍微減輕了一些。
桀王於是召來了兩個幸臣侯知性和武能言,對他們說:“洛氏對我不順從,你們都知道。現在她又嫉妒我的新妃,想要加害於她,這就是在害我。你們去問問太師、少師等人,看看他們認為該怎麼辦?趕快去,回來告訴我。”兩個幸臣領命後先來到太師府,詢問趙良。趙良說:“這是國君家務事,由國君自己決定,不必問我這樣的臣子。”於是他們前往少師府詢問曹觸龍。曹觸龍說:“這是國君自己處理的事情,我們這些臣子怎麼能議論呢?國君和骨肉之間的關係,我們怎能過問呢?”二位幸臣又去問卿土於辛,辛姓大臣想使這三個人團結在一起,歡欣慶幸,以便確立妹喜為正妃,那麼他們三人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於是辛姓大臣就有意教唆桀王賜死元妃。
恰好有個名叫黃圖的下士,他是夏國一個勇猛的男子,也在卿土於辛那裡,稍微聽說了這件事情。黃圖偷偷前往告訴關龍逢,說:“君王不見群臣,我們雖然忠誠,卻無法直言進諫!平常國家的事情,全部都由趙良、曹觸龍等人來處理,我們也沒有什麼發言權。今天的事情,可能已經無法避免了。君王因為新妃,想要賜死元妃。可是元妃是國母啊!殺死元妃,就是殺害了一國人的母親。如果母親得罪了父親,隻是被趕出家門,回歸母家,孩子還會眼淚汪汪地跟著走。如果父親被冤殺,孩子也會跟著死。那麼對於母親來說,難道不也是這樣嗎?現在隻是坐視她**害而不救,這難道是對的嗎?”關龍逢大為驚訝,說:“哎呀!事情居然到了這種地步!我沒想到你的忠誠和正義如此之高!可是君王不見我們這些臣子,我們該如何儘忠效死呢?”黃圖說:“君王的決策,完全由趙良、曹觸龍和卿土於辛這三個人來執行。你們平時常常堅守正義,不去拜訪這三個人。現在國母遭遇大難,難道人臣守義就是這個時候嗎?請公去,極力陳述情況,稍稍觸動一下這三個小人的良心,或許可以挽救國母的生命。”關龍逢淚流滿麵,走出門外,不等車馬便匆匆去了。
黃圖立即前往太師府,見到了趙良。趙良說:“哎呀!關龍逢如此耿直的人,怎麼可能到了我的府上呢?”關龍逢和黃圖拜見趙良,一邊哭泣一邊喊著。趙良非常驚訝地問:“先生,您這是怎麼了?”關龍逢說:“我們突然聽到了君王要殺元妃的消息。君王不見我們這些臣子,隻有公能夠挽救這個局麵。而且國之母就像公的母親一樣,公難道忍心坐視她死去而不救嗎?如果國母真的遭到不幸,我們就要在公門前流儘自己的血,以此來譴責公在天下的罪過!”黃圖也激動地哭泣著附和著勸說。趙良雖然心地狠毒,但也被他們的話所感動,說道:“夫子們不要擔心,隻是我該如何才能保全元妃呢?”黃圖說:“女人如果得罪了丈夫,最多隻是回到娘家,通過順從長輩的意願來保全夫妻間的感情,這樣才能維護家庭和睦。普通百姓都明白這個道理,更何況是天下的君主呢?”趙良說:“夫子你真是天下的賢士,我願意聽從你的建議!”但此時侯知性和武能言兩位幸臣正在卿土於辛那裡準備回宮。趙良派人邀請他們前來,並把關龍逢說的話告訴了他們。兩位幸臣也被感動了,表示領會了此意並離開了。原來趙良和曹觸龍雖然在外表上表現得非常惡劣,但在內部大事上隻是隨著桀王的自主示意行事,並不敢專擅權力。對於外麵的重大事務,趙、曹二人也等待桀王的命令,自己隻做些小的壞事,把大的壞事都留給桀王自己決斷。因此桀王認為趙良和曹觸龍很忠誠,將國家的重要事務都交給了他們。儘管朝臣們對這兩人很不滿,但卻無法趁機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關龍逢、費昌等人平時都以見到權臣為恥,所以不願意參與**事務。隻有這件事被黃圖激起了龍逢的興趣,而費昌仍然不知道。趙良被關龍逢說動了,但曹觸龍和卿土於辛還不知道這件事情。於辛雖然有想法,但仍然拘泥於卑劣的行徑,無法達到趙、曹兩人的周全,所以桀王也不依賴這兩個人。趙良、曹觸龍、關龍逢、黃圖、卿土於辛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桀王驚訝地說:“龍逢怎麼知道這件事情的?”
兩個幸臣說:“我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這件事情的,隻是他們痛哭流涕地說了這麼一番話。”桀王也感到很難過,說:“那就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吧。”於是桀王命令這兩個幸臣,帶領二十個宮監,帶著敕書前往正宮,追回元妃所得的金章、玉冊、誥命,以及金冠、霞帔、圭璋、元黃,剝奪元妃的封號,讓她自己回到有洛國。元妃按照敕書的要求,將這些東西全部交給了宮監。元妃自己帶著隨身的內使和婢女,收拾好了行囊、換上行裝、披上巾幗,帶著自己三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