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演義》全本免費閱讀 []
卻說的是鄭莊公得知公孫滑起兵進攻之後,向群臣請教應該如何應對。公子呂說:“斬草不能除根,等到春天再發。公孫滑本來已經逃過一劫,現在衛國出兵支持他,是因為衛侯不知道共叔襲擊鄭國的罪行,所以才出兵幫助滑,以救祖母為借口。據我愚見,我們可以寫一封信給衛侯,說明情況,衛侯一定會收兵回國。公孫滑已經孤軍奮戰,我們不必出兵就可以把他擒獲。”鄭莊公說:“好。”於是他派人寫信給衛國的君主。衛桓公得到這封信,讀道:“寤生再拜奉書,衛侯賢侯殿下:我家門不幸,骨肉相殘,確實對鄰國感到愧疚。然而封京賜土,並不是我不與賢侯友好;而是因為叔段倚寵作亂,實在不恭。我顧念先人世代守衛的重要性,不得不除此害。我的母親薑氏,因為溺愛叔段的緣故,內心不安,避居潁城,我已經親自去迎接她回來奉養。如今公孫滑不明是非,奔投大國,賢侯卻不知道他的行為不合道義,反而派兵前來。我們並沒有得罪賢侯,希望賢侯能與共同聲討亂賊,不要傷害唇齒之誼。我們國家非常幸運!”衛桓公看完這封信後,大驚道:“叔段不義,自取滅亡。我原本是為了幫助公孫滑而興師,但現在看來,我實際上是在助紂為虐。”於是,他立刻派使者召回了本國的軍隊。然而,使者還未到達,公孫滑的軍隊已乘機攻下了廩延,毫無防備。鄭莊公勃然大怒,命令大夫高渠彌率領二百輛戰車前來爭奪廩延。這時,衛國的軍隊已經撤回,公孫滑勢單力薄,無法抵擋,於是放棄了廩延,逃回了衛國。公子呂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衛國的郊外。衛桓公趕緊召集群臣,商議戰守之計。公子州籲進言道:“水來土掩,兵到城下,當然要迎戰,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但是大夫石碏則反對他的意見,說:“不行,不行!鄭國的軍隊前來,是因為我們幫助公孫滑發動叛亂所致。前麵鄭莊公已經寫信來了,我們不妨寫回信,承認我們的錯誤並道歉。這樣就不需要派遣軍隊出征,就可以讓鄭**隊撤回去了。”衛桓公說:“你們的話說得對。”於是他命令石碏寫信給鄭國伯爵,信上說:“致書於鄭賢侯殿下,我向您行禮致敬。我誤聽了公孫滑的話,認為上國殺**他的弟弟並囚禁了他的母親,使得他無處可逃,所以出兵支持他。但是現在我讀到了您的信,得知京城的太叔有叛亂之舉,我非常後悔。我立即收回了派出去的軍隊,如果您能夠諒解,我願意把公孫滑縛起來歸還給您,並且恢複我們以前的友好關係。希望您能夠考慮一下。”鄭莊公看完信後說:“既然衛國已經承認錯誤,那我還要求什麼呢!”
卻說鄭國的國母薑氏。當她聽說莊公要出兵攻打衛國時,她非常擔心公孫滑會**害,而且太叔也已經被廢黜了。於是她向鄭莊公懇求:“請您想一想我們先君武公的遺願,留下公孫滑一條生路吧!”鄭莊公因為顧及國母薑氏的麵子,而且公孫滑孤立無援,無法采取行動,於是他寫信回複衛桓公。信中隻說:“我接受了您的建議,撤回了軍隊,希望我們能夠恢複友好關係。公孫滑雖然有罪,但是他是共叔段的弟弟,還有這個孩子,希望您能夠留在上國,以便延續共叔段的祀祖之禮。”與此同時,鄭莊公還收回了派往衛國的高渠彌的軍隊。公孫滑最終老死在衛國。這是後來的事情了。
接下來說的是**王因為鄭莊公長期不在位,偶然遇到虢公忌父來朝,兩人很投緣,於是**王對虢公說:“鄭國的公爵和他的兒子已經掌管政務多年,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履行職責了。我想讓你來管理政務,你不要拒絕。”虢公跪地磕頭說:“如果鄭伯不回來,那麼國內一定有緊急情況。如果我代替他管理政務,鄭伯不僅會怨恨我,還可能會怨恨您,陛下。我不敢接受這個任務!”他再三謝絕了這個任務,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早先,鄭莊公雖然身在鄭國,但派人留在王都,打聽朝廷裡的事情,隨時彙報。今天平王想將政務分給虢公,鄭莊公怎麼會不知道呢。於是,他立即駕車前往周朝,朝見完畢後,上奏說:“臣子蒙受聖恩,我們父子相繼執掌政務。臣確實沒有才能,有辱於職位,願意辭去卿士的爵位,退回到自己的封地,以守住臣子的氣節。”**王說:“您長期沒有擔任職務,我一直心懷憂慮。現在看到您來了,就像是魚兒得到了水一樣,您為什麼要放棄職位呢?”鄭莊公再次奏道:“我國內有太叔發動叛亂的問題,我長期不在崗位上,現在國家的事情基本上處理完畢,我星夜趕到周朝。聽到路上傳來的消息,說您想讓虢公來分擔政務。我雖然才能遠不及虢公,但我怎麼敢空占職位,讓您陛下受到責難呢?”**王聽到鄭莊公提到虢公的事情,感到非常慚愧和尷尬,勉強說道:“我和您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麵了,也知道您國內有事情。我想讓虢公在您回來之前代管政務數日,等待您的回來。但是虢公再三推辭,我已經同意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了。您為什麼還要疑慮呢?”鄭莊公又說道:“**是屬於國王的,而不是屬於我個人的。用人之權也是由國王來掌管的。虢公非常有才乾,我應該退讓給他。否則,其他的官員會認為我貪圖權力,不明事理。隻希望陛下能夠認真考慮這件事情。”平王說道:“你和你的父親對國家有大功,所以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