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晉文公的朝見之謎:天子為何沉默不語?(1 / 1)

通史演義 小衛的 2485 字 11個月前

《通史演義》全本免費閱讀

晉文公非常高興,便派遣趙衰前往周王朝,並會見周襄王。趙衰稽首再拜,向周襄王稟報說:“我國國君重耳深感天王親自前來參加踐土之會的恩惠,希望能夠率領各個諸侯前來京師,舉行朝見天子的儀式。懇請您的聖鑒!”周襄王聽了之後沉默不語,但是還是讓趙衰安排在使館裡休息。周襄王立刻召見王子虎商量,說:“晉候帶領眾多人馬來到京城,他的真實意圖難以揣測,我們應該如何回絕他?”王子虎回答:“請允許我親自去見晉國的使者,試圖探探他們的意圖,如果可以回絕就回絕。”於是王子虎向周襄王告辭,來到使館與趙衰見麵,談論起晉文公帶領諸侯來朝拜的事情。王子虎說:“晉文公倡導並帶領各諸侯國,尊重並獎勵天子,恢複了過去幾朝廢棄的禮儀,這真是王室的幸運。但是,各國的使者雲集,行李擠滿了道路,車輛和隨從眾多,百姓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可能會胡亂猜測,產生謠言,甚至互相譏諷,反而誤解了晉文公的一片忠誠和熱愛。我認為不如就此作罷。”趙衰說:“我們國君非常真誠地希望能夠見到天子。我已經下令通知各個國家,相聚於溫邑,一同前往齊國。如果我們現在放棄這個計劃,那麼我們的國家事務將會成為一場笑話。但是我有一個策略,不過不敢輕易說出口。”王子虎問道:“那麼該怎麼辦呢?”趙衰回答:“我確實有一個計劃,但是不敢輕易說出口。”王子虎說:“請您不要客氣,快告訴我吧!”趙衰說:“古代天子有時會進行巡遊,視察各地百姓的情況。況且溫邑也是故地之一。如果天子以巡狩為名,前來河陽,我國國君就可以率領各個諸侯前去覲見。這樣既不會失去王室的尊嚴,也不會辜負我們國君的忠誠之心。不知道這個計劃可不可行?”王子虎說:“您的計劃非常兩全其美,我會立即轉達給天子的。”王子虎前往晉國,向周襄王詳細敘述了趙衰的計劃,襄王非常高興。他們約定在時運良好的冬季十月,前往河陽。趙衰也回複了晉國國君。晉文公將這個朝見天子的計劃廣而告之,所有的諸侯都約定在冬季十月初一,在溫地集合。

到了約定的時間,齊國的昭公潘、宋國的成公王臣、魯國的僖公申、蔡國的莊公甲午、秦國的穆公任好、鄭國的文公捷,陸續抵達了溫地。秦穆公說:“上一次踐土之會,我們因為路途遙遠而遲到,錯過了重要的會議。這一次,我們願意在諸侯之後前往。”晉文公表示感謝。當時陳國的穆公剛剛去世,由共公朔繼位,他害怕晉國的威勢,穿著墨色的喪服前來參加會議。邾國、莒國這些小國都派了使者前來參加。衛國國君鄭自知有過錯,不想前來參加會議。寧俞對成公說:“如果您不前往參加會議,就會增加罪過,晉國肯定會發動討伐。”成公於是決定前往。寧俞和鍼莊子、士榮三人隨行。到達溫邑時,晉文公不允許他們相見,還派兵守衛。隻有許國堅決不履行承諾,不聽從晉國的命令。總的來說,晉、齊、宋、魯、蔡、秦、鄭、陳、邾、莒這十個國家,先在溫地舉行會議。不久,周襄王來到,晉文公率領眾諸侯在新宮迎接並安排住宿。他們向周襄王請安、拜見,行禮非常恭敬。第二天五更時分,十路諸侯都穿著禮服,佩戴玉器,整整齊齊地排列著,舞蹈飛揚,氣氛莊重。他們獻上各自的貢品,以儘地主之誼;他們恭敬地入座,爭相目睹天子的喜悅。這一天,比踐土那一天更加莊重嚴肅。有一首詩說:“衣冠濟濟集河陽,爭睹雲車降上方。虎拜朝天鳴素節,龍顏垂地沐恩光。酆宮勝事空前代,郟鄏虛名慨下堂。雖則致王非正典,托言巡狩亦何妨?”

禮儀結束後,晉文公向周襄王訴說了衛叔武的冤情,並請求襄王同意讓王子虎一同審理這個案件。襄王答應了。晉文公邀請王子虎到公館,主客雙方互相問候並坐下。晉文公派人以周王的名義召喚衛侯。衛侯穿著囚服前來。衛國的大夫元咺也到了。王子虎說:“君臣之間不方便直接對話,我可以代為處理。”然後讓衛侯留在府下。寧俞一直陪伴在衛侯身邊,時刻關注他的情況。鍼莊子代替衛侯出席,與元咺對質;士榮擔任處理獄案的官員,確保案件公正。元咺口若懸河,詳細描述了衛侯自從出逃到襄牛起事之後的情況,以及他是如何囑咐太叔守衛國家的。他還詳細講述了衛侯的計劃,先殺元角,再殺太叔。他將這些情況一一細致地描述出來。鍼莊子說:“這些都是歂犬讒譖之言,導致衛君被誤導,這並不完全是衛君的過錯。”元咺說:“歂犬最初和我商量,要擁立太叔。如果我當時聽從他,君主怎麼可能還能回到衛國呢?隻是因為我理解太叔對兄長的友愛之情,所以拒絕了歂犬的請求,沒想到他反而四處離間。如果衛君沒有猜忌太叔的意思,歂犬的誣陷又如何能夠得逞呢?我派我兒子角去跟隨我們的君主,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誠和善意,結果卻無故**。他殺我兒子的心,就等於是殺太叔的心了。”士榮反駁說:“你懷著殺子的仇恨,並不是為了太叔。”元咺回應道:“我常說:‘殺兒私仇,保衛國家大事。’雖然我不是一個好人,但我不會因為私仇而放棄大事。當時太叔曾經寫信給晉國,請求恢複他的兄長的地位。這封信是由我親手寫的。如果我有怨恨,怎麼可能會這樣做呢?我隻是認為我

們的君主犯了一個錯誤,還期望他能反悔,沒想到這件事情卻讓太叔受到了如此大的冤屈。”士榮又說:“太叔沒有篡位的意圖,我們的君主也已經諒解了他。他誤入了歂犬的手中,並不是君主的本意。”元咺回答:“既然君主知道太叔沒有篡位的意圖,那麼歂犬之前的言論都是虛假的,應當受到懲罰;為何又聽信他提前行動?等到進入國家,又讓他擔任前驅,這顯然是借助歂犬的手,難以說是不知道。”鍼莊子低著頭,沒有說話。士榮又反駁道:“太叔雖然被冤枉致死,但太叔是臣子,衛侯是君主。從古至今,被君主冤枉殺死的臣子數不勝數。何況衛侯已經懲罰了歂犬,並且對太叔進行了隆重的安葬,賞罰分明,還有什麼罪過呢?”元咺說:“以前,桀王冤枉殺**關龍逢,被湯王流放。紂王冤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