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我在古代斂財(十)(1 / 2)

大小姐隻想搞錢 薩琳娜 8672 字 10個月前

衛氏鄔堡。

城牆上的戍衛們,隔著老遠,就看到了漫天的黃沙,還聽到了越來越近的馬蹄聲。

“騎兵?有敵襲?”

“你小子腦袋是不是灌漿糊了?這裡是衛氏鄔堡,青天白日的,哪裡來的敵襲?”

“……應該是大郎回來了!”

戍衛們議論紛紛,猜測不已。

片刻後,騎兵馬隊已經殺到了近前。

黃沙褪去,露出了真容。

“還真是大郎!”

“快!快開城門!”

守城的戍衛,基本上都是衛家的部曲,是跟隨雷國公南征北戰的老人兒。

衛大郎作為雷國公的嫡長子,十二歲起就跟著親爹一起征戰。

這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自然認得自家的少郎君。

他們吆喝的吆喝,開城門的開城門。

還有領隊的小頭目們,紛紛跑下城樓迎接。

不多時,城門大開,衛大郎一行人便進了鄔堡。

衛家的家人,已經搬到了鄔堡裡。

還有曾經的鄰居,投靠的佃農,也都在鄔堡裡安家。

穿過一排排的房舍,就是一片耕田。

再穿過耕田,才是衛家鄔堡的核心位置。

一層層的院落,亭台樓閣,雕梁畫棟。

雖然比不得京城的園林氣派、豪奢,但在雷縣,絕對是頭一份兒。

至少雷國公的母親,衛家的太夫人就非常滿意。

衛大郎此次回鄉,就是為了接祖母、母親等家眷入京。

為了確保家人的安全、健康等,衛大郎還特意花重金從太醫署請了個太醫。

沒辦法,祖母上了年紀,年輕時又因為守寡養孩子吃了太多的苦,身子傷了元氣。

如今富貴了,要闔家遷到京城,從雷縣到京城,也有一千多裡。

出門在外,諸多不便,馬車顛簸,風餐露宿,年輕人也就罷了,似衛家祖母這樣的老太太,可就未必能撐得住。

衛大郎年紀不大,卻因為從小就在戰場上拚搏,最是謹慎、周到。

他這路上所能遇到的問題,全都想到了。

萬事俱備,這才回來接人。

“……去京城?”

衛家太夫人是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

穿著簇新的錦緞襦裙,頭上簪滿了赤金鑲寶的首飾。

她的臉上已經有了歲月的溝壑,還有種窮人乍富的得意與不安。

她既想顯擺自己的富貴,可又自卑於曾經的過往。

這會兒,聽到幾年不見的大孫子,開口就要接她去京城,太夫人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高興,而是猶豫——

“大郎啊,其實阿婆在老家挺好的!”

太夫人有些矛盾。

她也想去京城,見識那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的富貴與繁華。

她還想跟兒子、孫子團聚。

尤其是她最出色的大兒子,一走就是十幾年,期間就回來了兩趟。

一次是回來成親,住了三天就走了。

第二次則是打仗路過,連家門都沒進,就在門外看了看老娘和妻兒。

隨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就連幾年前,兒子要讓大孫子從軍,也是派了心腹之人把大孫子接走,他自己連個麵兒都沒露。

十幾年、近二十年的分離啊,太夫人幾乎都要忘了長子的模樣。

對於這個給她帶來榮耀、帶來富貴的大兒子,太夫人更是無比想念。

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她總想著:等打完了仗,我兒就回來了,我們母子兩個就能團聚了。

現在,新朝建立了,仗基本上都打完了。

兒子卻回不來了。

不是不想回,而是在京城,他們有了國公府,可以安家立命。

京城啊!

太夫人夢裡都不敢想的地方。

如今,他們就要去那裡了?

太夫人起初是興奮的,是歡喜的,但隨後聽到兒媳婦說,京城遍地都是貴人。

而那些貴人,眼睛都是長在頭頂上的。

尤其是世家權貴們,他們連寒門出身的大官兒都瞧不上,就更不用說衛家這種田舍奴出身的武將了。

太夫人被兒媳婦說的膽怯了,猶豫了。

“大郎啊,阿婆老了,不想折騰了!”

“……其實在雷縣挺好的,咱們家有這麼大的鄔堡,縣令、乃至刺史都對咱家客客氣氣——”

太夫人小心翼翼的跟大孫子“講道理”。

衛大郎可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夫,他雖然十二歲就從軍,在軍營裡摸爬滾打了五年,卻一直都找機會的努力讀書。

最關鍵的是,他聰慧,他機敏啊。

隻看祖母為難的模樣,隻聽她猶豫的說辭,衛大郎就明白太夫人的意思——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在雷縣,衛家就是第一家族,太夫人就是最尊貴的老太太,誰都要哄著、敬著、吹捧著。

可若是去了京城……嗬嗬,不被人笑話都是萬幸。

就是衛大郎,在京城的時候,都有些不自在。

有些人啊,簡直就是把嫌棄、把輕蔑擺在了臉上。

也有一些“高貴”的世家子,表麵溫潤爾雅、禮賢下士,但跟他們相處起來,就是能夠感受到那種隱隱的、來自於出身的冷漠與蔑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