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解元的歸屬(2 / 2)

他......他竟然二話不說就睡了。

男兒的反應令晴雯又慶幸、又有股失落。

難道他不滿意了?

小聲問道:“爺,通房不是要.......”

“我知道.......”

黑夜裡彼此的視線很模糊,話音剛落。

晴雯便感覺到賈琮朝她抱了過來,少女唇角微抿。

將嬌小地身子縮成一團,依偎在他懷裡。

感受到賈琮在她發間呼氣,熱熱的、癢癢的。

晴雯稍顯彆扭的動了動,移了個姿勢。

賈琮一手摸到她胸口,習慣地揉膩起來。

“先不急,等你生辰之日,再開臉可好?”

“嗯。”

少女的聲音微不可聞,這一夜的心都一上一下的。

.......

.......

貢院內簾。

正主考汪應沅、副主考陳東生、十八房官、幾個書吏。

齊坐一堂,閱卷完畢!

開始定秋闈正副兩榜了。

內簾大堂,紅燭高照。

昏黃的燭光映射在二十多個人臉上。

這二十幾個人,都把恭敬的目光看向主座的王應沅。

作為內閣次輔、兼戶部侍郎署事。

擁有票擬之權和國家財政權的汪應元。

身材粗大,陝西榆林人,他與陳東生還是老鄉。

兩人皆穿大紅緋袍,頭戴烏紗帽,團領束衫。

不過汪應沅的是仙鶴補子。

陳東生的是孔雀補子,腰帶也不同。

汪應沅用一品玉帶,大楚的大學士貴為一品。

陳東生的是三品金花帶,靴子都是皂靴。

“三場卷子都定好了,此次未出差池。

實屬大幸,汪閣老你看解元選誰合適?”

批閱一番後,陳東生微笑說道:“河間府來的監生戴鳳祥,果然不同凡響。

場場優異,幾名房官聯袂薦上來。

幽燕不比江南,但也人才濟濟。

其他可圈可點的,不在少數。”

汪應沅翻翻前幾份卷子,沉吟不語。

陳東生這是在激將,久經官場考驗的他豈能不明白。

另一貢生賈琮的頭場三篇時文。

明顯文驚四座,老練沉達。

不在在座的某幾位房官之下,大家風範纖毫畢現。

可他遲遲不能決策的,是另有太多緣由。

內閣權重,毋庸置疑!

但輔臣不是丞相,尤其北明率先實施廢丞相以來。

**已大加強,至楚朝三世,一如北明製。

京堂地方公文都稱“屬翰林院”,也就是說。

明朝終止到楚朝定鼎一百年,內閣。

始終不能成為正式的衙署,至少明麵上如此。

皇帝都很忌諱的,也因為票擬權、批紅權分開。

內閣、司禮監相互製衡,明、楚。

都沒有出現過權臣篡位的現象。

反而助長了太監的氣焰。

哪怕心裡再鄙視太監也不得不給老內相戴權一個麵子。

戴鳳祥文章無差錯,取中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然而,究竟取第幾名?

這是個很費腦筋的難題。

豫親王府長府官雒仁。

也是陝西榆林人和陳東生是同鄉、同年。

過從甚密,在地域上。

汪應沅一致被認為是;“陝西三秦的代言人”。

就算他不願意,他也是。

而這位風頭不小的“大楚第一神童”賈琮。

已經是公開的陳東生門生,未來暗中為豫親王搖旗呐喊。

是可以預見的!

特彆是陳東生不僅是他院試座師。

還是他科考、入國子監、鄉試詩經題的鋪路人。

在這樣的抉擇之下。

汪應沅雙手安之若素

地放在大紅緋袍覆蓋的膝上。

皺眉問道:“本閣部近來聽聞一樁逸事,戴公公喜歡風雅。

欲求柳采薇字畫,那柳采薇在江南名氣不小。

大有秦淮遺風,諸位可聽聞此事?”

閣部一詞是六部堂官兼任內閣輔臣的稱呼。

如黃淮,兵部尚書兼大學士,人稱“黃閣部”。

采薇二字。

則是柳采薇的表字,不是名。

“這個.......”

幾個房官聞言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且不說此事真實與否,就算是真的。

堂堂內閣輔臣,在神聖公正的貢院內簾。

哪有談這些風花雪月的?

這不是有辱斯文麼?

房官之一的吏科都給事中羅敏發言道。

“汪閣老,此時談秦淮逸事。

恐怕不合適吧?”

六科老大就有這個底氣。

雖然隻是七品卻是和尚書平起平坐的。

首輔也能**。

很多時候他們是輔臣的槍。

但是科道官抓起筆杆子噴人,那真是不要命的。

“羅給事以為有何不可?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家也有幾房小妾吧?

京師風月場所不少,你沒去過?”

陳東生為汪應沅挽回臉麵:“汪閣老,這事我聽說過,屬實。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