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尷尬道:“他也太年輕了。”
王薄又笑了笑,沒再繼續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求學不看年齡出身,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翟讓既然都這麼說了,他便不勸了,本來也不熟。
王薄看出翟讓有投靠李二郎君和李三郎君的意思,隻是他舍不得瓦崗寨的基業,不想千裡迢迢趕往隴右,才如此猶豫。
不過李二郎君和李三郎君遲早會打回中原,翟讓能堅持到那個時候,大概就能如願以償吧。
那自己呢?
王薄有些悵然。
書讀得越多,他就對以後要走的路越迷茫。
雖然三郎君已經為他選好了一條路,但他不確定自己真的能走上這條路。
說不定走了一半就死了呢。
王薄的悵然隻是一瞬。現在狗皇帝還沒死,等狗皇帝死了再說吧。
王薄和翟讓很快等來了其他賊帥。魏徵又拿出了一幅新的楊廣回東都以及可能在今年南下江都的路線圖,絲毫不掩飾自己在朝廷中有人。
賊帥們紛紛出發,埋伏在楊廣回程的路上。
楊廣和大隋朝廷完完全全沒有想到賊帥會埋伏他們。
他們剛剛經曆了一場揚眉吐氣的大勝,賊帥應該會猜測是大隋的軍隊來援,才能解了雁門之圍。他們怎麼敢觸隋朝大軍的黴頭?
再者,隻是楊廣不和賊帥計較,他們才能囂張至今。如果楊廣狠了心要碾滅哪一支賊帥,肯定輕而易舉。這群人居然敢直接襲擊楊廣,是不怕死嗎?
但賊帥就是伏擊了楊廣。
楊廣在等候李世民時,因為雁門郡的糧草不夠,所以援軍紛紛撤回郡縣。他身邊的將士並不多,大部分都有傷在身,十分疲憊。
楊廣又沒有兌現承諾,還覺得自己能打突厥就能打高麗,又重提四征高麗的事,讓遭受欺騙的將士憤怒不已。
現在隋軍士氣和狀態都已經低到了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隻有楊廣和朝臣還心情激動,沉浸在李世民給他們帶來的大勝喜悅中。
這時候,當第一支賊帥襲擊楊廣車隊時,賊帥居然能衝到楊廣能看到的地方叫罵。
楊廣又怒又懼,趕緊命令周圍郡縣來支援。
但天下的賊帥好像有默契似的,居然在同一時間都鬨出了動靜,全國多個郡縣被賊帥率軍攻打。若地方軍隊撤去救援楊廣,就有大批城池失陷。
他們選擇的城池都是隋朝糧倉所在,比如瓦崗軍就盯上了滎陽,想奪
得這個支援東都的最大糧倉。
如果大運河畔的幾個大型糧倉全部失陷(),不僅東都養不起那麼多人口?()_[((),連隋軍都得餓肚子。
當然,糧倉失陷的情況再嚴重,楊廣都回到中原了,你臨近的郡縣怎麼都得出兵。
太原郡也得出兵。但李淵正好被東突厥拖住,隻能派李建成出兵,希望給李建成也刷點功勞。
又不是打突厥人,隻是打民賊,李建成的問題應當不大。
李建成確實打一般民賊問題不大。民賊都是烏合之眾,在原本曆史中,他也在河東剿過賊。
但是李建成這次救援的是滎陽這個大型糧倉以及老丈人家所在的地方。攻打這裡的是瓦崗寨,和被瓦崗寨借走的魏徵。
“嗯,我叫魏收。”一個年輕但強壯的士人道,“我是魏先生的族弟,這次與魏先生一同為瓦崗寨諸位出謀劃策。”
翟讓看著自稱魏收的人,又看向一臉麵無表情的魏徵,小心翼翼道:“魏先生這位族弟,不會和三郎君有親吧?”
魏徵道:“你猜?”
薛收笑道:“我現在與翟公所說的三郎君沒有親,隻是認識罷了。”
翟讓立功恭敬道:“求先生教我!”
薛收拱手:“我一定儘力。
”
魏徵歎氣:“你真的要趟這趟渾水?好不容易回到中原,你不趕緊去隴右道?”
薛收道:“先幫李二李三把這件事做了再走。”
知道自家族兄和族侄都去了隴右道後,薛收就不急了。
他必定要做出點什麼再回李二李三身邊,讓族兄和族侄知道誰才是“河東三鳳”中真正厲害的人。
李玄霸在齊郡的時候,請王薄打探薛收的消息。
齊郡有許多漁船,漁夫為了討生活,甚至會冒險往高麗和倭國跑。而且雖然現在天下大亂,但齊郡大戶仍舊有船隻前往倭國貿易。
在李玄霸離開齊郡前,他已經知道薛收落難的消息。
他要前往雁門郡救駕,自然能暴露身份。所以李玄霸就派人向來護兒L將軍率領的水軍求助,請求來護兒L將軍派出一兩艘戰船把築紫島的隋軍接回來。
來護兒L這才知道,隋軍居然已經占領了築紫島,但沒有船隻,無法回隋朝報信。
原來倭國已經和大隋宣戰了,還封鎖了消息?來護兒L被攔著不準打高麗,本來就心裡窩火,當即要給倭國一個教訓。
楊廣得到來護兒L的上書後,沒把倭國放在眼裡,便讓來護兒L自己便宜行事,隻要不發大軍去攻打倭國,問他要錢糧就行。
來護兒L派水軍支援後,薛收終於能回到闊彆多年的中原。與薛收一起在築紫島挖貝殼的陳棱回家探親後,又回到了築紫島繼續駐紮。
既然築紫島已經打了下來,來護兒L就增兵增船,讓陳棱守住築紫島。
將來如果大隋緩過勁想要再次攻打高麗,他們就可以把水軍基地布置在築紫島上,從兩麵夾攻高麗。
() 薛收回中原後,沒有回河東,先來齊郡尋找魏徵。
得知李二郎和李三郎的事後,薛收先捶胸頓足大哭一場,說如果自己還在中原,一定會和李三郎一起留在河東郡,說不定能幫到李三郎。
他痛哭之後沒有回家,隱藏身份跟在魏徵身邊,要幫李三郎把這個計謀完成。
薛收現在一身腱子肉,就是“河東三鳳”其他兩個“鳳”來了都認不出他,偽裝輕而易舉。
多了一個幫手,魏徵很樂意。
而且他現在和薛收有了同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