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民隊伍繼續北走了五天,才在一個名叫樹織鎮的地方停了下來。
張大人把流民們留在這裡,帶著重刑犯繼續北上,去北邊的監獄。
流民是在傍晚達到小鎮的,被安排在官府衙門的院子裡。院子的房間不夠,陳良和顧卿姿在院子裡守著黃牛,和往常一樣睡在板車上的床上。
那一天是八月底,剛入秋,她們兩人穿著長袖蓋著薄被子,在後半夜居然被冷醒了,這讓她們對關外的寒冷有了具體認識。
陳良起床,準備生個火堆暖和一會兒,發現旁邊的趙威一家已經點上火堆。於是,她帶著柴和顧卿姿拄著拐杖,加入了趙威一家,隨便往火裡扔了幾個土豆紅薯,等燒熟了當早飯。
幾個人在閒聊中度過後半夜。
經趙威推測,顧卿姿的腿大概已經好了。但是骨頭長在肉裡,誰也看不見,不知道骨頭成什麼樣子了。
顧卿姿隻是偶爾活動一下,她去那裡都拄拐杖,生怕剛長好的骨頭又斷了
第二日一大早,就有管事的官員過來,給他們登記戶籍和分配田地。
她們和管事的官員打了照麵,很快發現這裡的官員和荊州不一樣,他們更親和,講求效率,也更公正。
聽說昨晚有流民去找官員,表麵願意為了分到更好的田地而花一些錢,但是被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陳良是一人一戶,顧卿姿拿著彆人的戶籍和路引,也是孤家寡人,他們兩個就想合並一戶。
有了其他流民的經曆,陳良打消了花錢的念頭,她提前想了好多話用來說服管事的官員。
她添油加醋地講了陳家人臨時拋棄她,和顧卿姿相互扶持一路奔波的故事。管事的官員都聽哭了,趕緊讓顧卿姿和她一起登記戶籍,
兩人合並一成一戶,隨便把顧卿姿的戶籍名字改成了她自己的。
她們拿到了新戶籍和地契、房契,揣在身上,生怕弄丟了。
陳良是被流放的,第一批登記,也最先結束。她們回了院子,收拾好東西,就等著明天去新家。
此時還不到午飯時間,她們兩人先去鎮子裡逛了逛。
這是個小鎮是真的小,一共四排房子,還有一排是官府辦公用的。建在空曠的平原上,都沒有城牆。南邊有很大的空地,是預留給趕集日子裡的臨時交易市場。
她們一路上都在驛站和野外過夜,沒有進過城鎮。北方的稀奇玩意兒讓她們兩個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還沒有見過家裡的具體情況,預料到未來要置辦家用,兩人都不敢花錢,隻是逛了一圈,熟悉一下環境,
小鎮外麵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有人彎腰在田裡收割。農田一望無際,看的陳良激動不已,拉著顧卿姿過去觀看。
一問才知道,農田種的是小麥和水稻。小麥到了收割季節,水稻還要等半個月才成熟。
做為剛拿到地契的新農民,陳良和顧卿姿態度謙虛,認真學習彆人怎麼割麥子,看麥子和稻米的區彆。
到中午回去吃午飯時,發現所有人都登記完成,拿到了新的戶籍和地契。
趙威是大夫,主要給人看病,沒有分田地,和姐姐一家分到了隔壁雪鬆村。
顧卿姿把自己最後幾件繡花賣給布莊,賺了兩百文銅錢。和陳良,帶著趙威的侄兒侄女錢多多、錢快快,在小鎮上買一些零嘴,過了很開心的一個下午。
同時她們也感受到了這邊的好處。她們一行人東張西望地看熱鬨,一看就是新來的,商家熱情招待,很真誠地和她們聊天,
當天晚上,陳良做了一個夢,忙到自己站在金黃色的稻田裡,風吹過,稻米簌簌地響。
——
到關外第二天,陳良、顧卿姿和趙威一家告彆,前往新家。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其他兩戶流民:“樹女”一家和頑強女人一家。
“樹女”名字叫張金釵,家裡七口人:張爺爺,於奶奶,爹張鐵匠,娘陳風,弟弟張寶劍,妹妹張玉鐲。爹娘取的名字裡包含了對孩子的祝福。一家人在當地莫名受欺負,在當地很難過下去,就居家搬遷到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