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權解釋道:“通過這些強身健體的方式改善孩子的身體狀態,就算將來不習武,成年之後身體素質也會強健很多。而且在呼吸吐納中能鍛煉人的心性,磨練意誌和耐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益處的。”
曾易現身說法道:“我是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吐納了,那時候也沒有練套路。真正練套路的時候都接近小學畢業了,但習武的速度很快。初中畢業時鎮裡就沒人是我對手了,整個過程完全是水到渠成。”
張勇勝讚歎道:“曾易本身就資質卓越,再加上教育得法,自然就有所成就。這就是有名師和沒名師的區彆,這幾年少走了不少彎路。如果隻算套路的話,就算他的資質再好,現在比趙雲飛強得也很有限。”
曾國權解釋道:“呼吸吐納不僅增強了曾易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讓他的心靜了下來,少了各種雜念,練武時更加專注。這樣一來他的悟性能夠完全發揮,對套路和實戰的理解更透徹,練武進度自然事半功倍。”
練武先練心的理論讓省體院的各位老師感到非常新奇,仿佛推開了一扇寶庫的大門。他們都是從事多年武術教育的,對武術教育中的難點痛點非常清楚,此時一聽就發現了很多解決自己困擾的辦法。
大家圍繞怎麼教授和練習武功展開討論,以曾易作為成功的例子,探討效率更高的習武方法。氣氛非常的熱烈而且愉快,一直到吃飯眾人都停不下來。最後張勇勝索性在旁邊的飯館叫了幾個菜,在醫館裡邊吃邊聊。
省體院的幾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遇到過不少問題。尤其是在傳統武術實戰方麵,他們有著很多的困擾。除了國家的限製之外,傳武的教學比現代搏擊進度緩慢,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在曾國權看來,現代自由搏擊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三十歲之前透支生命賺錢,四十歲之後全身是傷,賺的錢大部分成了醫藥費。六十歲之後他們在病痛中死去,一輩子毫無成就。
這樣的習武者既不能開創自己的武學流派,也不能強身健體,除了賺錢毫無意義。但錢並不是生命的全部,隻是生命的工具。沒有錢缺少工具自然難以成事,但有了工具失去了身體,一樣一事無成。
按照曾國權的理論,傳統武術就是兼顧實戰和養身的法門,是追求生命的第一利益為最高價值的。在實戰和生命之間,傳武體係中生命是第一位的。現代傳武雖然實戰價值削弱,但養身的功能卻還保留著。
隻要養身的功能在,再重新把實戰的功能撿起來,對於習武者並不是太困難的事。但是這需要優秀的傳授者來教授實戰的技巧,突破養身和實戰中間那張窗戶紙,然後才能在實戰上有所成就。
第二天張勇勝留吳國新等人在鎮上活動,自己帶著曾易和趙雲飛上山去了。出了鎮口不遠就是上山的小路,曾易經常跟著老爺子上山采藥,對路線非常熟悉,走在前麵帶路,張勇勝兩人跟隨。
對於飛仙觀,張勇勝小時候跟著父母上去過的,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這是個年代很久遠的道觀,據說已經夠得上古跡的標準了。關於龍道士的事他知道的並不多,也與道士們沒什麼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