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鄭載道如此正式,張勇勝也拱手道:“既然鄭師傅不再有所保留,在下也用師門武功應對。你我師門在數百年間頗有淵源,數百年後再擂台上相見,再試試咱們有沒有前輩的能力,請。”
鄭載道也不跟張勇勝客氣,邁出一步就滑到了對方麵前,抬手就是一拳。他的步法和張勇勝剛才脫困用的路子很相近,速度卻慢了不少。但相比於張勇勝,鄭載道的步法更油滑一些,就像踩著滑冰鞋打拳。
這種泥鰍步並不快,但行進路線詭異,攻擊角度刁鑽,讓人極難防禦。不熟悉這種打法的拳手遇到,會感到對方所處位置非常彆扭,每次攻防都得調整自己的身位,節奏上很容易就被擾亂。
麵對這種靈活機動的打法,對拳手步法和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極高。很多力量型的拳手並不適應這種打法,被鄭載道繞幾圈就失去了方向,然後被帶亂了節奏,最終隻能以失敗而告終。
張勇勝自然不吃這招,鄭載道用起了泥鰍步,張勇勝也用出了一套詭異的步法。這套步法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一套劍法所附帶的。但是它與泥鰍步的風格極為相似,都是走詭異變化的路線。
與鄭載道的泥鰍步不同,張勇勝的步法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強,移動時的痕跡更少。這樣的步法讓對手很難預判,讓他能步步搶到實戰的先機。於是兩人在擂台上轉起了圈,互相卡斷對方移動的方向。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卡位戰,誰卡位的能力更強,誰就能站得先手。這考驗的不僅僅是拳手在步法上的造詣,也在考驗實戰預判和應變能力。相對於步法,手上功夫就沒那麼重要了,隻要卡住了位置,怎麼打都行。
片刻之後,擂台上隻剩下兩條影子在晃動,他們的拳腳根本看不清楚。哪怕是全場的聚光燈全部都集中在了擂台上,觀眾們也隻能看著模糊的兩個影子。誰也不知道戰況如何,隻覺得一股狂風暴雨般的氣息撲麵而來。
看著台上兩人打得激烈無比,台下的趙雲飛等人隻能乾著急。他們的眼力非常有限,根本看不懂兩人在玩什麼花樣。曾易倒是能看懂一點,但也越看越糊塗,很多招式都看不明白。
看著曾易緊皺的眉頭,趙雲飛忍不住道:“老曾,他們打的怎麼樣?我看著著拳來腳往的,身法到處亂晃,眼睛都花了。”
曾易搖搖頭,不確定的道:“不好說,其實我也看不懂。兩人大概是在搶身位,但為什麼這麼搶就不明白了。這種身法我也沒見過,我覺得師叔應該沒問題的。他的動作更快,效率更高,沒有落入下風。”
“快看,鄭載道上去了,他好像不打算在擂台上打了。”金凱突然打斷道:“這打法怎麼越來越像董奇山了,都是躥高伏低的。”
此時鄭載道突然離開了擂台,一個縱躍跳到角落的台柱子上,居高臨下的擺脫了張勇勝。張勇勝自然不給他機會,也跳到了旁邊的圍欄上,繼續步步緊逼。但圍欄比柱子略矮,高度上有一些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