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勝搖搖頭道:“不知道,我還沒時間具體考察呢,他自己帶著練。前幾天見了一麵,那小子身體挺壯實的,練鉛球鐵餅出身。我想就算不會打架,至少力量方麵還是有一膀子的,應該吃不了大虧。”
“學校這邊就交給你了啊,我在省城等你的好消息。”趙雲飛鄭重其事的道:“我也爭取能選到省體院的代表隊去,最好明年咱哥倆在省城回師。”
張勇勝點點頭,笑道:“這點你就放心吧,有我和曾易在,在附近幾個縣城的預賽中,我們還能輸了不成?”
“那倒是,你是紅魔嘛,省裡有誰乾得過你。”趙雲飛深以為然:“不過你這有點欺負人了啊,大多數參賽的青年都是初學者。”
兩人有一茬沒一茬的聊著,雖然說說笑笑,但氣氛中卻有種離彆的傷感。趙雲飛把張勇勝送到了一中大門口,然後揮揮手,慢悠悠的走向了農機廠的方向。這哥倆從幼兒園小學就在一起混,現在終於到了分彆的時候。
接下來的幾天雲山全縣的中小學陸續開學,同學們又回到了有規律的學校生活。趙雲飛等考上大學人的也陸續離開了縣城,正式踏入了大城市的生活。張勇勝沒有去送行,隻是打了個電話叮囑了一番。
回到學校的生活節奏,張勇勝變得忙碌起來,主要是幫助郭方平組建參加青年聯賽的隊伍。之前已經有了四個人,加上新加入的胡慶,二中代表隊算是初步成型。但剛好五人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替補選手準備。
按照青年聯賽的賽製,組隊團體賽進行,采取五盤三勝的製度,每次比賽正選隊員五人。同時武協也允許每個隊增報兩位替補選手,以便在比賽發生意外時替換,因此二中也需要提前準備好參賽的選手。
郭方平是省城來的教練,對雲山的生源情況不太熟悉,選拔替補隊員的重任就落到了張勇勝的肩上。可雲山體育方麵的教育非常落後,民間的尚武風氣也不盛,使他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
張勇勝拿過郭方平給的名單,皺著眉頭看著上麵的個人資料。這個名單是郭方平從新的體育生中篩選出來的,有高二分班後外校加入的插班生,也有高一剛剛升學進來的初中生,可是其中沒有一個是練武的。
這些學生中以田徑和球類項目最多,也有一些體操類,但都跟武術關係不大。因為高一專業教學和省體院合作,會在武術方麵專門辦班,但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實戰的能力,上場比賽就更不用想了。
李明宇對此也很頭疼,根據他從縣體育局弄到的消息,雲山這方麵的人真是太少了,比隔壁的河崗都不如。河崗的年青人中練武的不少,當地也有幾所武館和武校,選拔的基數比雲山大多了。
他抬頭問董奇山道:“你家武館裡有學生願意轉學不?轉到咱們這邊來,手續我想辦法弄,到時候拿個名次,有高考加分的。”
董奇山苦笑著搖搖頭道:“我家武館的很多學生都是技校的,人家就不打算考大學,到我們這裡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