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形拳是模仿鳥類習性而創立的拳法,不同的鳥類習性不同,武者觀看鳥類的角度不同,所以鳥形拳體現出千變萬化的特點。但終歸有一樣是不變的,那便是鳥類善於飛翔,身體靈活,所以鳥形拳以輕靈著稱。
馬金寶帶來的鳥形拳是以形意門的鷹、雞、燕、鷂四種鳥形為基礎創立的,創造者因為是鷹爪門的逃徒,所以鷹形拳和鷹爪拳的比重很大,其他三中拳法輔佐。但是在整個攻防體係上,創造者又彆具一格。
在整套鳥形拳中,雞形拳的占比不大,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四種鳥形,五種拳法能夠串聯起來,融合成為一套拳,全靠雞形拳從中銜接。如果對雞形拳領悟不到,招式轉換難免出現生澀的情況。
在四種動物中,雞雖然是鳥類,但飛行能力卻是最差的。因此雞形拳往往厚重有餘,而輕靈不足。雄雞在麵對其他禽類的攻擊時,往往采用以守待攻的策略,正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
所以雞形拳的身法不以靈巧變化見長,但招式卻爆發力十足。尤其是蓄勢待發之時,往往一直一招製敵。雞形拳中有一些招式看似笨重厚重,卻是蓄勢待發,一旦發起反擊,對手極難防範。
馬金寶和韓永利是練鷹爪拳的,思維和習慣都從鷹形拳的輕靈迅捷出發。雖然鷹爪拳常有犀利的撲擊之法,但與雞形拳的厚重猛擊是兩回事。所以他們站在鷹爪拳的角度理解雞形拳,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張勇勝把鳥形拳的拳譜翻開,一招一式的跟他們解說,分門彆類的把招式的來曆找出來。幸好他前世見聞廣博,這一世又跟著趙雲飛看了不少武術雜誌,才能把這些招式的來曆搞清楚。
聽著張勇勝一一道來,韓永利心裡越發佩服。他向來眼高於頂,在鷹爪門的同輩中是前三的存在,可是麵對張勇勝卻自愧不如。這不僅僅是被武功壓製的,對各門派武學的見識更是差之天遠。
經過一天的的分門彆類講解後,馬金寶和韓永利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了鳥形拳的奧妙。他們以前把鳥形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當作鷹形拳來領悟,力求坐到鷹形拳的意境和攻防理念,結果事與願違。
他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招式上的學習,更多的是攻防理念的學習,和招式上的變化。由於跨越多種鳥形拳法,對於剛接觸的兩人非常不習慣,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鷹形拳,招式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到最後馬金寶要拖歎息道:“永利,這東西以後就你來練吧,師叔我是不行了。這變來變去的,我這榆木腦袋根本跟不上。練了大半輩子鷹爪拳,你讓我突然改彆的形狀,實在是真是反應不過來。”
張勇勝笑道:“這拳法的創始人真的是天才,能夠用這種方法吧四種完全不同的鳥形融為一體,的確是能人所不能。但這拳法對悟性和資質的要求太高了,要領悟四種鳥形並將其融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