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勝擺擺手道:“不是打架,你腦子怎麼都是打架?練武要動腦的,你還真打算把腦髓都練成肌肉啊?”
趙雲飛撓撓頭,尬笑道:“你不是說試一下武功麼?不打架怎麼試?”
張勇勝解釋道:“簡單得很,試試步法就行了。你先把梅花樁的基礎步法走一遍,然後董奇山按照你的腳印走,我看看情況。”
趙雲飛爽快的答應道:“這簡單得很,就在這裡麼?”
張勇勝點點頭,趙雲飛果斷開始演練梅花樁的步法。他練了也好幾個月了,雖然還無法進行實戰,但對步法的各種變化還是很熟練的。操場看台下是泥土的跑道,趙雲飛熟練的在上麵演示起來。
趙雲飛按照標準進行一招一式的演練,雙腳在泥地上留下一連串的腳印,腳印在地上的分布形成梅花樁的形狀。他的步法比較熟練,重複踩入同一個腳印時偏差的位置並不明顯,看來是初具成效的。
董奇山並不知道張勇勝的意圖是什麼,但依然認真的看著趙雲飛的演示。他沒有學過梅花樁的步法,但自家猴拳的步法卻很熟。在他看來照著趙雲飛的腳印,依葫蘆畫瓢來一遍並不難。
片刻後趙雲飛演示完畢,退到一旁,指著地上的腳印問:“你們看可以不?我照著拳譜練的,沒有上過正規的樁子,可能不太標準。”
張勇勝看了看,點評道:“不錯了,與樁子已經很接近了。下來你疊幾個磚頭,弄個簡易的場地先練著。實戰方麵可以考慮跟太祖長拳結合一下,兩種步法也有互補性,這個得靠你去研究了。”
他對趙雲飛的教育從傳授改為了啟發,逐漸減少直接教授招式的乾預,換成啟發趙雲飛自己從拳譜中領悟。這既是讓趙雲飛學會從秘籍上自學武功,也是鍛煉他對武學理念的理解。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武之人跟著師傅學習的時間終歸是有限的,也很容易就進入瓶頸階段,這就需要自我突破。一般來講不外乎是從彆派的武功中尋找靈感,或者提煉自己的經驗進行闡發。
張勇勝對趙雲飛的教育方式,就是讓他逐漸走向這個路子。等未來趙雲飛出現瓶頸的時候,已經熟悉了這種學習模式,自然能很快找到突破口。那些由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反而容易受困於瓶頸,終生難以突破。
董震武雖然不會梅花樁,卻看彆人表演過多次,問道:“這腳印也不在樁子上啊,能怎麼用?讓奇山照著走一遍?”
張勇勝點點頭道:“差不多吧,不過不是照著走,而是在趙雲飛的腳印上走一遍。我看看他倆腳印的程度,大致能判斷他的輕功身法水平。按照這個判斷基本上能看出他的基本功能力,以便於接下來的訓練計劃。”
董震武行走江湖這麼多年,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好奇的道:“這可以看出武功深淺?到底是什麼門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