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測算出來的殺敵數量……在不長的時間內,秦軍的死傷人數已經超過了五千人了。
如果情報無誤——秦軍的援軍,總共也隻有三萬人而已,傷亡五千之眾,已經是近六分之一的戰損了。
而秦軍如今仍然能保持相當強悍的進攻勢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秦軍再怎麼凶悍、秦法再怎麼嚴厲……但組成這一支龐大軍隊的,到底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隻要是人,就會恐懼。
在戰國之世,各國普遍都采用戍卒製,也就是戰前臨時征召農夫成為軍隊……在當世,一支普通軍隊的傷亡隻要超過百分之五,基本就沒什麼戰鬥力了。
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活著的人都會心生畏懼,然後各自逃命……另一方則會乘勝追擊,反而創造出遠比‘百分之五’輝煌得多的戰果。
秦軍算是當世強兵——在‘殺敵有功’的刺激、以及秦法對於逃兵的凶殘政策驅使下,秦軍往往在傷亡超過百分之十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戰鬥力。
於是乎,我們在秦軍戰史上往往能看到驚人的交換比——刨除了找當地老鄉借人頭的影響因素之外,其實就是秦軍比山東六國的軍隊能多扛那麼一丁點兒。
可彆小看了這一丁點兒。
就差這麼一丁點兒——每當六國的軍隊扛不住了要潰逃的時候,秦軍卻還保留了相當充足的組織度!
於是六國的兵卒顧頭不顧腚地逃竄,而秦軍則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總能在這個階段殺敵甚多,從而造就了秦軍與敵軍驚人的戰損比。
相反,如果山東六國的軍隊抵抗得十分激烈、在戰損相當巨大的時候仍堅持著不潰逃,那麼秦軍也不是超人——這時戰損比就顯得很正常了。
譬如第一次丹陽大戰,因為楚軍當時出動的都是精銳,所以秦楚兩軍的戰損比基本保持在還算合理的水平。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趙國趙奢‘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成名之戰,和秦軍的傷亡比基本保持在一比一,甚至趙軍的死傷相較秦軍還少一些。
回歸正題——
不管秦軍再怎麼凶猛,也絕不會在傷亡超過六分之一的時候,仍能保持如此凶悍的攻勢!
曲陽新軍或許能扛得住這樣的傷亡,但這是因為曲陽新軍和其他軍隊有本質的不同——曲陽新軍不是戍卒,而是職業軍隊,同時又是熊午良本人的家鄉子弟兵,凝聚力更強,而且死傷軍士的待遇超好以致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
熊午良微微眯眼,望著掛起來的輿圖,若有所思……
眾將則再次安靜下來,恭謹地盯著麵前這位小君侯。
熊午良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麵前的長案——答案很簡單!
秦軍增兵了!而且增援來的人數絕對不少!
但……哪來的這麼多秦兵?
……
秦國這幾年真可謂‘流年不利’,第二次丹陽大戰的慘敗,損失了數萬最精銳的兵力,又讓秦國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協約……然後就是司馬錯聯軍伐楚之戰,前期轟轟烈烈紅紅火火,後期慘慘淡淡全軍覆沒……
單是這兩次失利,就足以讓一個‘A+’級彆的超級強國淪落到‘B’了。
更彆提趙國趁勢打劫……著實將秦國廣袤的北部地區打成了一團漿糊,軍民死傷不計其數。
好在秦國以法家治國、民風尚武、且基層組織力度確實強大,到底扛住了趙國‘趁你病要你命’的攻勢,而且憑借著秦法的頑強生命力,至今還能有個‘B+’的水平。
但不管怎麼說——秦國近些年的死傷確實不少。
按照常理來說,剩下的秦軍的兵力又要防備趙國、又要防備西域戎狄……該捉襟見肘才對。
哪還有這麼多可以用在南線作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