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第二場會戰(2 / 2)

……

在楚王的英明領導下,二十八萬楚軍被分成三路——

兩翼,各有十萬楚軍——相比之下,中軍的兵力反而是最薄弱的,僅有八萬楚軍。

這樣安排的好處很明顯。

開打之後,中軍黏住秦魏韓主力,兩翼充足的兵力可以大範圍地迂回機動,從側翼撲殺而來,儘可能多地包住敵軍,起到最大的殺傷效果。

而兩萬越國軍隊,則被安排在楚軍的中軍方陣後麵。

雖然越軍人少,但是精銳程度其實遠勝楚軍的那些戍卒——越王姒驚的練兵手段還是過硬的,而且這兩萬越國軍卒,至少都是打了好幾年仗的老兵。

兩萬越軍,充當這次會戰的預備隊。

等到兩方大軍廝殺得精疲力竭的時候,這兩萬精兵再一鼓作氣壓上去,便能取得全勝!

從楚懷王的排兵布陣上可以看得出來——他對這場大戰,已經有了絕對的信心。

一切安排,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擴大戰果!

話說三十萬大軍擺開陣勢,端得是漫無邊際……旌旗隱天蔽日,鼓點震天……微風吹過,漫山遍野的旌旗如同雲朵一般搖曳。

肥胖的楚懷王端坐於戰車之上,哈哈大笑、意氣風發:“擊鼓!邀戰!”

咚!

咚!

楚王的戰車後麵,八十麵牛皮大鼓齊刷刷敲響,鼓手方陣揮汗如雨……中軍王旗微微擺動。

二十八萬楚軍、兩萬越軍陣型整肅,劍戟林立。

一通鼓響之後,三十萬大軍齊刷刷舉起手中的劍戟,用右腳猛跺地麵,低吼聲凝聚在一起,如同滾滾的沉雷一般劃破天際:“霸主萬歲!”

“大王快看!秦魏韓聯軍出動了!”武賁高高舉起手中的佩劍,指向遠處的方陣。

二十三萬秦魏韓聯軍組成的大陣,明顯要比楚越聯軍這邊的要小上一圈兒……但是威勢同樣不小。

屈屏凝神看去——秦軍的騎兵、步兵擺在兩翼,中軍由魏軍的戰車部隊和步兵結合起來,綠色的韓軍方陣則列陣在魏軍之後。

這個陣型很熟悉——前一陣子,第一次會戰的時候,秦魏韓便是如此陣型。

屈屏不敢大意,高高揚起手中的劍:“三軍!備戰!”

像是楚懷王這樣不知兵的蠢蛋,可以自大地認為司馬錯水平不過耳耳……但是屈屏也是沙場老將,絲毫不敢小覷對麵那位久負盛名的秦國國尉。

且不提司馬錯以往的戰績。

單是前一陣子,雉山的那場會戰——就能看出司馬錯高超的水平!

話說在這種正麵硬碰硬的會戰中,兩邊的人馬無窮無儘,甚至左右兩翼的軍隊,已經完全不在中軍主將的視線範圍之內。

因為這樣數十萬人的大會戰,絕不是小說裡那種局限於一隅之地的拚殺——而是一場囊括戰場周邊幾十裡、甚至上百裡的一場鬥智鬥勇。

位於指揮台上的主將,甚至無法將自己麾下的部隊儘收眼底,更彆提看穿對麵的部署了。

如此一來,對指揮官的考驗可想而知——

不但要充足地掌握自己麾下各支軍隊的情況——所處的地點、兵力損失、移動速度、甚至是士氣的高低……

譬如你麾下的一個萬人方陣,距離中軍距離十幾裡,主將根本看不見——假設這支軍隊已經減員嚴重,主將還要命令他們向前移動擋住敵人的騎兵……那麼這支軍隊就離潰散不遠了。

而這個時代,可沒有電報電話……各部與中軍的聯係,稍近的還能看見旗語;再遠的,便隻能靠那些傳令兵騎著馬狂奔。

還要考慮地形——一道小小的溝壑、不起眼的小山包,可能便會延誤軍隊的運動速度——在戰場上,半炷香的誤判也可能是致命的。

由此可見——一個牛b的古代指揮官,大腦應該有類似於衛星地圖的功能……

所以,這種涉及幾十萬人的大會戰,很大程度上要考驗指揮官的預判能力、甚至是與下屬之間的默契!

在先前的‘雉山會戰’中,司馬錯展現出來的這份指揮能力,堪稱恐怖!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