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陰雨綿綿,正是下雨的時節,在這個季節下一兩個星期是常有的事情,讓北方人感覺很不爽。
“哥,這邊貿可真是沒法做了,自從那什麼宣布蘇俄解體,整個市場就亂了,咱們的產品不暢銷了,價格直線下降,那個英國一下子賣給了蘇俄幾百噸的白糖,你說他們才幾個人呀!”陳穀覺得連緊俏的白糖都掙不到錢了,這生意不好乾了。
“還有,不光是英國,美國佬這可是他們的死對頭,也開始賣東西給他們了,那罐頭都要過期了,成船的往海參崴送。
也就服裝咱們還有點優勢,所以這次咱們直接弄了一批服裝過去,也不指望他掙錢了,有利潤就賣,還是這二手設備掙錢,人家都不要就咱們要,雖然價格稍微提高了點,但是國內還很搶手呢!”陳穀看著李衛東拿起酒杯趕緊碰了一下。
李衛東聽著陳穀說著,蘇俄解體,關閉的國門對全世界開放,原來的死對頭現在反而成了他們改革專家,傾銷著他們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俄的食品和物資,但是二手設備西方國家不會要,最終還是便宜了國人。
“那就接著做,隻要是設備,甭管他是乾什麼的,都給他弄來,咱國家大的很,啥都要!”
李衛東喝掉杯子裡的黃酒,趁著日頭好,趕緊曬稻草,現在蘇俄那邊的輕工已經不值錢了,但是亂局還沒有結束,重工設備還大有可為。
元月18日,李衛東在滬城的一個小旅館裡,拿著當天的報紙,心裡說不出來的怒氣。
他準備了那麼久,就是為了這個一夜暴富的機會,要是能成功,他下半輩子不用愁了,可是曆史給他開了個玩笑。
他知道認購證這玩意掙錢,但是從來不知道,這東西隻針對滬城人,怪不得他們先富起來了,純粹**的地域偏見造成的。
李衛東放下報紙,心裡琢磨,本來他是要自己這幫人分開購買的,彆引人注意,哪裡想到會遇到這種事情。
“陳穀,你去讓兄弟們調查一下這滬城郊區那種無親無故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注意找個機靈點的,能懂滬城話的!”
“你在蘇中待的時間長,在郊區有沒有能容納百十人的工廠,乾什麼都行,把這夥人都招過去,一個月就開兩三百塊錢工資,押著身份證!”想了一下,李衛東補充道,這麼多人弄一塊不乾活,那怎麼行。
陳穀不知道李衛東是啥意思,這股票認購證有那麼重要,去年在黑河被訛了三十大車的設備都沒有這麼生氣。
李衛東吩咐的事情他得乾,而且要乾好。
陳穀聽著意思,是用身份證了,還要百十人的,不過這個好辦,兩條腿的人多的很。
僅用了兩天,李衛東就拿到了一百多張身份證,先用身份證看看,如果不行的話隻能再把人給弄過來,他是記得深城股票事件,很多人就是靠著郵寄身份證發家的,這說明人不到場也是可以的。
李衛東在觀望,全滬城四五百家證券銀行機構銷售認購證,但是問的多,買的少,這股票認購證一本三十,要是不中,那不得賠死,一個月掙一兩百塊錢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