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材?合資還是獨資?”回到齊州,李衛東就接到了鄭思京的電話,李衛東不知道該怎麼拒絕。
“最好是找一個當地急需擴張的企業,咱們投資,定期審核,若是以後有發展需要再繼續投資!”
李衛東定的策略本就是如此,讓鄭思京帶著他的團隊,到大陸的各個經濟特區走一走看一看,若是遇到的好的企業,又急需資金或者外資的就投上點,除了提供一些建議外,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情況不會乾涉企業的發展。
類似於後世的風險投資,隻是現在的投資並不需要那麼高的成本,一般的企業幾十萬美金就可以占據比較大的股份,而且在企業看來,這就是天使呀,投錢占了股份,還不管事,隻需要定期做個財務報表就可以。
這樣一來,本來是民營企業或者國有獨資的公司,立馬就變成了中外合資的企業,這是啥概念,稅收立馬就減免了,就這也賺夠了呀。
所以鄭思京一到深城,放出消息,就被一群企業老板追趕,短短三天的時間,就簽了幾個意向合同,當然這些合同需要李衛東同意才能生效。
李衛東自然不會直接放權給鄭思京的,雖然是重金聘請的職業經理人,但是權力不能一步下放,信任是慢慢地建立起來的。
李衛東感覺還不錯的就簽字,至於理由那就是李衛東聽沒有聽過,或者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如何,李衛東不可能投資一個夕陽行業。
有些文件看一眼就簽了,有些看了幾眼才簽,而有一些就直接不簽了,鄭思京猜想老板倒是靠什麼來決策的,難道就是那不靠譜的直覺嗎!
“調查過了嗎,有合適的嗎?”對於自己家鄉的事情,李衛東本能地想要多關注一下。
“您弟弟他們的那個空心磚廠就不錯,至少有基礎,隻是他們的資產太低,如果我們投進去二十萬美金,他們的話語權就基本上沒了!”鄭思京有些為難,但是覺得幫老板的弟弟,是絕對職場正確的。
“扯淡,你搞建材,丘山能有什麼,無非是砂石,水泥,砌塊,石料這些東西,要是搞大點,也就是把這些形成上下遊關係,他們那個空心磚廠能乾什麼,你要是有這個心,就投資我們鎮的那個水泥廠,成立公司直接入股增加公司資本,然後引進技術,把這一行做大,我弟弟他們不用管!”
對於對於自己的家鄉,李衛東當然想要投資,但是他也知道在自己家鄉投資的難度,而且還是投資水泥這種粉塵汙染比較嚴重的行業。
鄭思京想自己這事是不是辦錯了,老板對自己的弟弟不好嗎?
不過現在不能想這麼多了,這可不是單純的拿錢這麼簡單了,這簡直是要把這個生意做大了,這就需要人才了,哪裡去找這些人,這可是他的責任了。
鄭思京早就注意到這家水泥廠了,根本和規模這兩個字不搭邊,就一條五十噸的生產線還是個落後技術的,投資這個水泥廠和重建沒什麼兩樣。
“好的,李先生我會按照你的意思辦的!”鄭思京回答的乾脆利索,知道有困難要上,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了,自己可能是在作死的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