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以侍郎之身,行尚書之權(1 / 2)

明朝京城六部的辦公衙門,除了刑部以外,其他的五部都在承天門前方右側,也就是後世天安門廣場的東邊。

吏部在國家博物館正門,戶部在國博停車場,禮部稍微好點,在天安凱富萊商場和仿膳飯莊那個位置。

今日是歐藏華在禮部坐堂,時值禮部尚書·田景賢大人因病臥床,於家中靜養,暫彆政務。

而禮部左侍郎·毛紀大人,因慈母辭世,悲痛之餘,已循古禮歸鄉,行守孝之儀,為期三載,儘顯人子之孝。

所以偌大的禮部,就這麼落到了歐藏華的肩上。

這就叫以侍郎之身,行尚書之權。

而他看到的一份奏折,就是來自河南嵩山少林寺的。

在這份記述中,方證大師以堅定的正義信念,挺身而出,成為了維護武林秩序與安寧的堅實盾牌。他親自領導少林寺的眾多武僧,與嵩山衛的將士們配合,剿滅了盤踞在始祖山的任我行之流。

沒有給他們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機會。

而代價就是方證大師身受重傷,已經無力主持少林寺各項事務,隻得退位讓賢。

而方證大師所推薦之人,便是他的師弟方淨大師。

歐藏華往後翻了翻,就找到了方淨大師的手書,也可以說是方淨大師今後的處世之道:

心懷慈悲,則視人如己,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故曰:慈悲為懷,則天地寬廣。與人方便,則德行日隆。

這篇文章雖言辭質樸,無華藻之飾,卻字字珠璣,透露出方淨大師較之於方證大師,有一份更為純粹的佛心。

歐藏華心中更驚訝的是,方證大師所受之傷竟如此深重,不過轉念一想,那東方不敗也是以重傷之軀殺到京城來,好像又說得通了。

他思索了一陣,寫上自己的意見之後,將奏折放置一旁的籃子裡,一會兒會有官員將其拿到內閣去。

接下來,歐藏華就要開始安排年底的祭天和祭祖儀式。

每年的祭天、祭祖都是禮部的頭等大事,需要多個部門協同配合才能完成。

換成現代公司的模式就很好理解了,禮部是決策組、翰林院是顧問組、太常寺是執行組、光祿寺是采購組、鴻臚寺是招待組。

另外還有協同部門工部,禮器製作組禦窯廠,天氣預報組欽天監。

由於祭祀日期都是欽天監提前一年挑好的日子,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不會有所改動,所以各個部門在十一月初就開始動員起來。

歐藏華先去了一趟太常寺,與太常寺卿·劉愷一同觀看了樂舞,至於讀祝、設位、典儀、通讚這些環節,還在排練之中。

“劉大人,我有一個想法,可以在儀式正式啟動之前,先奏一曲樂。”歐藏華看完後,開口道:“如此,也能讓在場的百官有個準備。”

劉愷聞言,思索一陣,才神情平和的說道:“是,下官這就安排。”

歐藏華笑了笑,繼續說道:“本官前些日子作了一曲,晚些派人送過來,劉大人先彩排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劉愷有些無語的看了一眼歐藏華,原來你小子打得這個注意啊!

不過安排在儀式開始之前,倒也無傷大雅,便說道:“下官明白,下官這段時間都會在太常寺。”

“好。”

歐藏華笑著點了點頭,從太常寺離開後,又去了鴻臚寺,今天是《大明物華天寶錄·冬篇》發表的日子。

上一回的秋篇因為有楊慎的《西山紅葉》一文,在京城、天津、南京三城賣得很不錯。

這一次歐藏華開篇選擇了直接抄錄關漢卿的《大德歌·冬景》: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

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

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