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言官躍躍欲試,認為是時候該重拳出擊了,不然跟這群蟲豸待在一起,怎麼可能治理得好國家?
宣讀完聖旨之後,一些言官正要站出來,就聽到正德皇帝緩聲道:“此番征戰,雖捷報頻傳,大勝而歸,然亦付出慘重之代價。朕親臨前線,目睹烽煙四起,方深切體悟和平之珍貴,實屬來之不易。然欲求和平,非唇槍舌劍所能及,必以赫赫軍威,震懾宵小之輩,使其心生畏懼,方願俯首稱臣。”
“這一仗,可保北方十年之安穩,可十年之後呢?若再興兵,何人能保證必勝?”
“《左傳》有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治國齊家,皆應如此。”
“望眾卿家共勉!”
這一番話,讓人無從反駁,文武百官紛紛拱手行禮道:“臣等叩謝陛下教誨!”
接著,正德皇帝便看向兵部右侍郎王倬,平和的說道:“王卿數載以來,勤勉於國事,奔波於朝堂,朕皆看在眼中,感念於心。今時今日,王卿功成身退,頤養天年。特恩準,王卿可歸鄉而居,子孫陪伴左右,共享天倫之歡。”
王倬聽後,臉色慘白的叩謝皇恩。
接著,正德皇帝又升彭澤為吏部尚書,梁儲進官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刑部尚書·楊一清入閣。
這一番操作下來,楊廷和斷了一臂,內閣還多了一個唱反調的。
當然,損失最大的是梁儲和王倬,一個是明升暗降那款,另一個更慘,聽起來是子孫陪伴,實則是告訴他,你兒子孫子彆來朝廷了,不收。
一言之下,三代人的仕途夢想,就此湮滅。
其餘朝臣麵對這番變故,更是霧裡看花,難以捉摸聖意。
陛下憑借赫赫戰功之餘威,對首輔一派稍加打壓,尚屬情理之中,然而王倬所受的懲處,卻顯得過於嚴苛,令人難以置信。
一時間反倒讓眾多言官安靜了下來,畢竟現在這個形勢一看就知道是個大漩渦,這時候卷進去,怎麼死得都不知道。
言官隻是莽,又不傻。
下朝之後,歐藏華往外走時,正好看到了禮部左侍郎·毛紀,當即便加快腳步追上去打招呼道:“海翁先生,請留步。”
毛紀轉身看向歐藏華,平和的拱手行禮道:“下官見過春官。”
此人乃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在翰林院整整做了二十年,才被正德皇帝升任戶部右侍郎,並在同年八月升禮部左侍郎,之後他就回家奔喪,又守孝三年,直到今年五月份才回來。
歐藏華拱手回禮後,由衷的說道:“海翁先生之學識浩瀚星河,非我所能及也,禮部上下諸多事務,還需仰仗海翁先生,多加費心,方能穩妥周全。”
毛紀聽聞此言,不卑不亢的說道:“春官謙遜,下官身在其位,自當謀其政,履其職。”
歐藏華笑眯眯的順著杆子往上爬:“那就多謝海翁先生了!”